曲江早秋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方喜炎燠销,复嗟时节换。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

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

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翻译

秋日里水边红色的蓼草如波浪般摇曳,夕阳照在青草丛生的河岸。
独自骑马漫步在曲江池的四周。
清早的凉意在雨后降临,残余的暑气在夜幕中消散。
刚刚欣喜炎热的酷暑消退,又感叹季节的更替变化。
我已三十六岁,日子就这样慢慢从早晨到夜晚流逝。
人的寿命若能活到七十是稀少的,而我已经过了七十的一半。
姑且对着酒微笑,不要在风中发出叹息。

注释

秋波:秋天水波荡漾的样子。
红蓼:一种红色的水生植物。
夕照:夕阳的照射。
青芜:青草丛生的地方。
独信:独自信步。
曲江池:地名,古代长安的名胜。
早凉:清晨的凉意。
晴后:雨后放晴。
残暑:残留的暑气。
暝来散:夜幕降临暑气消散。
炎燠:酷热的天气。
销:消退。
冉冉:慢慢地。
昏复旦:从黄昏到早晨,形容时间流逝。
人寿七十稀:古人认为平均寿命七十岁很少见。
过半:超过了一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景象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初秋的画面,水中的红蓼花随着秋风轻摇,晚霞映照在河岸上的野草呈现出淡淡的绿色。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自然景物,营造出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 这里诗人提到自己信任地骑着马沿着曲折的小溪行走,这个动作和环境不仅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景,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方喜炎燠销,复嗟时节换。" 描述了初秋的气候变化,晚风带来了一丝凉意,驱散了夏日的余热,同时诗人表达了对季节更迭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至于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 这两句则是诗人直接抒发自己的年龄感受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他用 "冉冉" 来形容日光的渐渐消失,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最后几句 "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 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劝诫,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他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时光,面对酒杯微笑,不必为逝去的岁月而长吁。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秋景色和个人情感体验,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曲江感秋

沙草新雨地,岸柳凉风枝。

三年感秋意,并在曲江池。

早蝉已嘹唳,晚荷复离披。

前秋去秋思,一一生此时。

昔人三十二,秋兴已云悲。

我今欲四十,秋怀亦可知。

岁月不虚设,此身随日衰。

闇老不自觉,直到鬓成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曲江感秋二首(其一)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形式: 古风

曲江感秋二首(其二)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

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

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形式: 古风

有木诗八首(其一)

有木名弱柳,结根近清池。

风烟借颜色,雨露助华滋。

峨峨白雪花,袅袅青丝枝。

渐密阴自庇,转高梢四垂。

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

折条用樊圃,柔脆非其宜。

为树信可玩,论材何所施。

可惜金堤地,栽之徒尔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