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珠箔珊珊挂玉钩,金梯轧轧倚红楼。
桂摇团影上层汉,桐坠疏阴才半秋。
万顷玉田和露白,一环瑶水带霜流。
何人独向绣帏泣,烛泪淋漓香篆幽。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洒满大地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比作珍珠帘上的玉钩,金梯倚靠在红楼旁,桂树的影子投射到高空中,桐叶的阴影则显得略显清冷,仿佛初秋的凉意。广阔的玉田在露水中显得更加洁白,而环绕的瑶池则在霜中缓缓流淌。画面中,一位女子独自在绣帷中哭泣,蜡烛的泪滴与香篆的烟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秋之夜的静谧与深邃情感,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温馨与哀愁并存的复杂情绪。
不详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九日诸公欲上山,淮东病叟正閒閒。
如从酒伴无惭色,傥论贤才即汗颜。
适载巨疱寻陋巷,仍封大轴委樵关。
不知我是扶犁手,玉树成林尽许攀。
何必南山与北山,此心非独此时閒。
手持白酒为常事,头带黄华是强颜。
醉后浩歌来就榻,醒时清啸起抽关。
谁人遗我明霞曲,声在赤霄无处攀。
有人才思耸如山,已燕淮亭未肯閒。
亲载绿醽温病骨,更歌白雪慰苍颜。
老凭书几犹操笔,暮等吟筒正启关。
两手尘泥俱涤尽,金茎玉露我须攀。
桓家宾客正寻山,刘子藏身尽日閒。
忽为著书惊晚节,更因把菊觉衰颜。
白衣来缓思沽酒,绣岭登高梦入关。
最好莲华峰上路,藤条葛蔓手齐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