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房古柏暗,近在汉陵边。
天供不为乐,母心常所悬。
朝途发根冷,暮野鸟行先。
子道岂殊众,谁云绝世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长陵清辨师归宁》,通过对山房古柏和汉陵环境的描绘,寄寓了对清辨师的深深敬意与离别之情。首句“山房古柏暗”展现出古朴而静谧的环境,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师者的隐逸生活。次句“近在汉陵边”进一步点明地点,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天供不为乐,母心常所悬”表达了对清辨师出家修行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师母的挂念,母爱的牵挂超越了世俗的快乐。接下来两句“朝途发根冷,暮野鸟行先”,通过早晨出发时古柏根部的寒冷和傍晚鸟儿先行的景象,寓言师者早出晚归的清苦修行。
最后两句“子道岂殊众,谁云绝世缘”是对清辨师道德修养的赞美,认为他的修行道路并不脱离常人,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践行着世间之道,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特色。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长堤冻柳不堪折,穷腊使君单骑行。
苏合轻裘霜莫犯,铜牙大弩吏先迎。
山旁楚贾连樯泊,水上禹书寒磬清。
试向郡楼东北望,烟波千里月临城。
每有人之蜀,先凭问海棠。
徒知花底醉,不报树头芳。
上马秋风急,登山古路长。
西南生片月,遥想见清光。
渊明节本高,曾不为吏屈。
斗酒从故人,篮舆傲华绂。
悠然目远空,旷尔遗群物。
饮罢即言归,胸中宁郁郁。
谈笑去拘忌,乃见相与深。
风骚得往返,但见非知音。
明日车马北,岂不动离襟。
春风蘼芜绿,别恨生遥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