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关观月

山间未晚先得月,料想城中见较迟。

海吐银蟾渐呈露,林垂翠影早参差。

孤轮涵涧安禅处,明镜当空沉籁时。

夜半衰翁犹独坐,清光吸尽入诗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山中的月亮升起尚早,预料城市中的人们看到会更迟一些。
大海如同吐出银色的蟾蜍,月光逐渐显现,树林中绿意斑驳,光影交错。
孤独的月亮映照在山涧的静谧之地,明亮如镜,静待着深夜的沉寂时刻。
半夜时分,老翁独自坐着,清冷的月光仿佛被他吸入诗的灵魂深处。

注释

山间:指远离城市的山野。
未晚:天色未完全暗下来。
先得月:比城市先看到月亮升起。
料想:推测,猜想。
海吐银蟾:形容大海反射月光,如银色蟾蜍跃出海面。
渐呈露:逐渐显露出来。
林垂翠影:树林投下翠绿的阴影。
参差:交错,不规则。
孤轮:孤独的月亮。
涵涧:照在山涧中。
安禅:静心冥想。
沉籁时:寂静无声的时候。
衰翁:年迈的老者。
犹独坐:仍然独自坐着。
清光:清冷的月光。
诗脾:诗人的灵感或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夜晚景象,诗人在山中比城市更早地欣赏到了月亮。"料想城中见较迟"表达了一种自然与都市生活之间的对比,山区环境让人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到时间流逝的不同节奏。

"海吐银蟾渐呈露"中的“海”指代广阔无垠的天空,而“银蟾”则是古人对月亮的美称,这里描述的是月亮逐渐升起、露出真容的情景。"林垂翠影早参差"则描写了树木投射在大地上的长长影子,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参差不齐。

"孤轮涵涧安禅处"中的“孤轮”指的是那挂在天空的单个月亮,而“涵涧”则是山间小溪之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寻找到了一处宁静的禅修之地。"明镜当空沉籁时",这里的“明镜”比喻那清澈如同水面般的夜空,而“沉籁”则是对夜深人静声音渐渐减弱的描绘。

最后两句,“夜半衰翁犹独坐”描写了诗人到了深夜,还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清光吸尽入诗脾",这里的“清光”指的是月亮的光辉,而“诗脾”则是诗人的心灵世界。这句表达了诗人将月之美丽全部融入到自己的内心和创作中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间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云泉亭

绝顶郁其前,寒崖喷玉泉。

亭成山补阙,境胜我搀先。

树杪江天接,榕根石磴悬。

赏心遂连日,合为智仙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代送丘漕迪哲

假帅如公自古无,邦人久矣望锋车。

政声难掩诸公说,明主周知万里馀。

豹尾鸡翘那欠此,莼羹鲈鲙且归欤。

江头鼓动江船去,喜气欢声动里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四月十五游僧寺

今日快逢僧结夏,不妨乘兴扣禅扉。

山垂远瀑溪声急,风捲痴云雨脚稀。

囊锦诗成僧借看,纹楸棋落鸟惊飞。

此来莫讶凭栏久,杰阁新成拂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用人韵送梅纠梁现

征鞍风软踏香尘,又送斯人南海濒。

纠郡正资宾画重,洗冤须放笔头春。

勉期圣处功夫到,肯学世间儿女颦。

五瘴由心今一洗,笑渠辟瘴嚼人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