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赴信日舟中别次膺十二钗

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

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

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

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

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

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

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

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白鸥在水面浮起,鱼儿受惊于荷叶下,画船仿佛从天边驶来。
碧绿的水湾和红色的小洲,如同武陵仙境般让人迷失。
夜色渐深,青山更显幽美,孤独的云朵带着远方的雨丝飘落。
在清脆的歌声中,还未放下斟满的酒杯,是谁让人心生离别之情。
像竹林中的高士阮籍,或是潇洒的咸池,都自愧不如这样的风雅生活。
即使选择辞官归隐,我也愿做一位钓鱼的老者,在青苔覆盖的石矶上。
纵然身处云霄之外的高飞大雁,也应记得我曾低飞的愿望。
新的诗词佳作,期待未来能从天边的片片帆影中认出我的归途。

注释

鸥:白鸥。
起:升起。
苹:浮萍。
惊:受惊。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天上来:从天边而来。
翠湾:绿色的水湾。
红渚:红色的小洲。
武陵:指桃花源。
迷:迷失。
青山:青翠的山。
孤云:孤独的云。
远雨丝:远方的雨丝。
金尊:金杯。
掩:放下。
分携:离别。
高晋阮:指阮籍。
阿咸:咸池中的仙人。
风期:风雅的生活。
弃官:辞官。
钓叟:钓鱼的老者。
苔矶:长满青苔的石头。
冥鸿:高空的大雁。
垂翼:低飞。
新词:新创作的诗词。
认取:辨认。
天际:天边。
片帆:一片帆影。

鉴赏

这首《满庭芳·赴信日舟中别次膺十二钗》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描绘了舟行湖上的离别场景。开篇“鸥起苹中,鱼惊荷底”以生动的自然景象烘托出宁静的湖面,鸥鸟飞翔,鱼儿受惊,荷叶摇曳,营造出一种闲适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接下来,“画船天上来时”进一步强调了船只的轻盈与美景的融合。

“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眼前景色的迷恋,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接着,“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描绘了傍晚时分,青山更显静谧,孤独的云朵带来远方的雨意,增添了离别的淡淡哀愁。

“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在悠扬的歌声和未尽的酒杯中,词人感叹离别的无奈,不知是谁触发了这份离情别绪。下片,“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借用了阮籍、嵇康等人的典故,表达自己虽向往隐逸生活,但仍感愧对朋友们的风雅之约。

最后,“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表达了词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即使不能如愿,也希望对方能理解他的心境。结尾“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寄寓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希望朋友能在某一天看到天边归来的帆影,重逢的愿景温暖而深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在舟中别离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景的留恋,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

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

报恩心事,投老拼悠悠。

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

成何事,夷犹桂楫,兰芷咏芳洲。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

算不须,临歧惝恍迟留。

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

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蓦山溪(其一)谯园饮酒为守令作

谯园幽古,烟锁前朝桧。

摇落枣红时,满园空、几株苍翠。

史君才誉,金殿握兰人。

将风调,改荒凉,便是嬉游地。

刘郎莫问,去后桃花事。

司马更堪怜,掩金觞、琵琶催泪。愁来不醉。

不醉奈愁何,汝南周,东阳沈,劝我如何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

自来相识,比你情都可。

咫尺千里算,惟孤枕、单衾知我。

终朝尽日,无绪亦无言,我心里,忡忡也,一点全无那。

香笺小字,写了千千个。

我恨无羽翼,空寂寞、青苔院锁。

昨朝冤我,却道不如休,天天天,不曾么,因甚须冤我。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

金樽玉酒,佳味名仙桧。

恐是九龙泉,堪一饮、霜毛却翠。

何须说此,只但饮陶陶,灯光底,百花春,自是仙家地。

星郎早贵,惯见风流事。

留我不须归,倒尊空、烛堆红泪。

飞凫令尹,才调更翩翩,休吊古,枉伤神,有兴来同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