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二用喜雪韵四首(其二)

片片穿帷解捣虚,夜明细字亦堪书。

五车现瑞从今后,一尺呈祥复古初。

暖室温轩人起晏,远坊穷巷客来疏。

茅山见说黄精熟,山友迷踪餍黠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一片片穿过帷幕,轻轻捣碎虚空,夜晚也能清晰地写字。
从此以后,五车的吉祥之兆不断涌现,一尺之地也显现出吉祥,回归最初的繁荣。
温暖的室内和轩窗下,人们懒洋洋地起身,偏远的街巷里,访客稀少。
听说茅山上的黄精已经熟透,山中的朋友迷失踪迹,只留下狡猾的动物。

注释

片片:形容数量多且连续。
穿帷:穿透帷幔。
捣虚:虚指空中或想象的空间,这里指写字。
明细字:清晰地写字。
五车现瑞:比喻吉祥之事如车载般接连不断。
一尺呈祥:一尺之地也能显现吉祥。
复古初:恢复到起初的兴盛状态。
暖室温轩:温暖的房屋和敞亮的窗户。
人起晏:人们起床较晚,悠闲。
远坊穷巷:偏远的街道和小巷。
茅山:地名,可能指道教名山茅山。
黄精熟:黄精成熟,可能指药材或食物。
山友:山中的朋友。
黠狙:狡猾的动物,如猕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温暖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人的喜悦之情。

"片片穿帷解捣虚,夜明细字亦堪书。" 这两句写出了初春时节,柳絮轻盈,如同纤维般穿过窗棂,给人以柔和的触感。同时,诗人还描绘了夜晚清明中能看到细小的文字,这里的“堪书”可能指的是在月光下仍可识别的字迹,或是对春日长夜里阅读的喜悦。

"五车现瑞从今后,一尺呈祥复古初。"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对过去美好传统的回归。五星聚集象征吉祥, 一尺(一丈)呈祥则是比喻着幸福和平安的到来。诗人似乎在期待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并且这种美好会像古代那样延续下去。

"暖室温轩人起晏,远坊穷巷客来疏。" 这两句描写了春日里人们悠闲的生活状态。由于天气回暖,人们可以晚些起床,而远方的旅客也开始稀稀疏疏地到来。

"茅山见说黄精熟,山友迷踪餍黠狙。" 最后两句则写到了诗人与朋友在茅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名,也有可能是泛指幽深的山林)相会的情景。黄精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矿物,诗中提及其成熟,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更新。"迷踪餍黠狙"则表达了朋友间彼此了解却又保持一定距离的微妙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致描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回忆,展现了一种淡雅而深远的情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十一二用喜雪韵四首(其一)

水泼衾裘夜卧难,也休暖足唤端端。

平生自是冰为氏,此际何妨火纪官。

无色图从天地展,有声画与古今看。

忽思十万边兵冷,肤体相关岂独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其四)

雪边好景说涵虚,欲往从之掣簿书。

王道平平须有象,皇风浩浩恐无初。

举遮正恐渠难耐,罢扫缘忧彼作疏。

翠浪黄云来岁事,已应痴望到毚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其三)

普博谁云仁道难,剪裁妙巧智之端。

都将凡物换英物,尽欲热官成冷官。

色即是空随手灭,恩生于害转头看。

大千界里毫光彻,稽首惟应礼屈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其二)

瑞气应缠牛女虚,坐令三白历家书。

竹寒不用歌周末,粟腐行将纪汉初。

蟠际混同能广大,方圆成就更通疏。

狐猿夜半疑天晓,叫起攀林挂树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