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其四)

雪边好景说涵虚,欲往从之掣簿书。

王道平平须有象,皇风浩浩恐无初。

举遮正恐渠难耐,罢扫缘忧彼作疏。

翠浪黄云来岁事,已应痴望到毚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雪边美景如梦如幻,想要追随却被公文牵绊。
公正之道需要明显的象征,浩荡皇风怕会失去初始的纯真。
举办遮阳活动恐怕他们难以忍受,停止清扫又担心他们会疏远我。
期待明年的翠绿波浪和黄云变幻,已经痴心地想象着那些猴子般的同伴。

注释

雪边:指代雪景边。
涵虚:形容景色如梦似幻,空灵。
掣簿书:被公文事务牵制。
王道:古代指君主的仁政之道。
象:象征。
皇风:帝王的仁德之风。
无初:失去最初的纯真。
举遮:举办遮阳活动。
渠:他们,指代前文提到的人们。
耐:忍受。
罢扫:停止清扫。
彼:他们,指代前文提到的人们。
作疏:变得疏远。
翠浪黄云:形容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
毚狙:猴子,这里可能比喻不拘小节的人或群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其四)》。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非常精美,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赞赏以及对理想王道的追求。

"雪边好景说涵虚,欲往从之掣簿书。"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雪后的美丽图景,"涵虚"指的是深远而空旷的境界,诗人想要追寻这样的意境,并且准备好笔墨记录下这一切。

"王道平平须有象,皇风浩浩恐无初。"

这里表达了对理想化王道(即君主之道)的向往和担忧,希望这种治世的方法能够平和、可行,并且具有典范作用,而不是一阵风一样,过眼云烟,不留痕迹。

"举遮正恐渠难耐,罢扫缘忧彼作疏。"

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中不尽如人意的担忧和无奈,同时也在寻找着解脱之道,通过写作来排遣这些忧虑。

"翠浪黄云来岁事,已应痴望到毚狙。"

最后两句转向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和期待,"翠浪黄云"形容的是春天的风光,而"来岁事"则是指下一个年轮带来的希望,诗人已经开始痴迷地期盼着那样的到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理想社会和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其三)

普博谁云仁道难,剪裁妙巧智之端。

都将凡物换英物,尽欲热官成冷官。

色即是空随手灭,恩生于害转头看。

大千界里毫光彻,稽首惟应礼屈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其二)

瑞气应缠牛女虚,坐令三白历家书。

竹寒不用歌周末,粟腐行将纪汉初。

蟠际混同能广大,方圆成就更通疏。

狐猿夜半疑天晓,叫起攀林挂树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十三四用喜雪韵四首(其一)

安西都护肯辞难,不怕亡胡起怨端。

节义士知堪作使,神仙人岂恋为官。

寒肩此际如楼耸,眩眼当年似席看。

百丈山中谁筑室,是中非隘亦非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览辉仪凤下高岑,有道朝廷夬决阴。

宣室礼成熙洽象,明堂乐奏治安音。

嘉祥已庆连金颖,盛事还祈献石砧。

只道太平无以报,谁知尧德舜功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