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
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
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降临的夏雨带来的凉爽与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喜悦。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 这两句表达了夏日来临之雨不仅仅是缓解炎热,更重要的是它挽救了因干旱而受苦的百姓,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这两句则从宏观角度描绘雨后的景象,天地间弥漫着湿润的气息,而园林之中似乎又回到了生机勃发的春天,诗人通过这种对比突显了夏雨带来的变化。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 这两句细致地描写了雨水洗涤大气、净化环境的效果,枕簟之清新和夜晚埃尘的消散,都让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舒畅与宁静。
“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憧憬,预示着一个可能的丰收年景,而农夫们的笑脸则是对美好未来的一种肯定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夏雨前后的对比描述,以及对其影响的细腻刻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生机的赞美,也透露出对农事、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和希望。
不详
唐代诗人,一说字大用,诰命守素先生。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司空图《与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生平见《唐诗纪事》卷六三、《唐才子传》卷九。有《诗集》六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六首
胜日登楼望,山川一半春。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
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缀叶归烟晚,乘花落照春。
边城琴酒处,俱是越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