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与舍人赋

汉臣春散建章宫,此地相逢叹转蓬。

落日开樽漳水上,清秋拥节太行东。

微官愧我潘生拙,作赋多君楚调工。

朋好即今三署满,故人犹滞右扶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攀龙在郡斋中与舍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情感和自然景色的交融。

首联“汉臣春散建章宫,此地相逢叹转蓬”,以“汉臣”自比,暗示自己如同汉朝的官员,在春天的季节里,与友人在建章宫(这里借指郡斋)相遇,感叹自己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漂泊的感慨。

颔联“落日开樽漳水上,清秋拥节太行东”,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人们在漳水边开樽饮酒的画面,以及清秋时节,众人聚集在太行山东部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展现了聚会的温馨与自然的美丽。

颈联“微官愧我潘生拙,作赋多君楚调工”,将自己与潘岳(字安仁,晋代文学家)相比,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谦逊,同时也赞美了舍人的文采,说他擅长作赋,如同楚辞的风格。这一对比既体现了对友人才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不足的自省。

尾联“朋好即今三署满,故人犹滞右扶风”,指出此时与自己一同聚会的朋友已经遍布各个官署,而老朋友却还滞留在右扶风(地名),表达了对朋友间聚少离多的感慨,以及对老友处境的关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时光、友情和自身境遇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顾天臣还姑苏

落魄看君旅食年,风尘裘马竟谁怜。

归吴拟著潜夫论,入洛还㩦赠妇篇。

少室夏云凭槛外,太湖秋色挂帆前。

故人为客遥相念,垂老浮名蓟北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郡城楼送明卿(其一)

西来山色满城头,东望漳河入槛流。

傲吏岁时频卧閤,故人风雨一登楼。

乱离王粲逢多病,著作虞卿老自愁。

君到长安相问讯,谁怜五月有披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郡城楼送明卿(其二)

徙倚高楼问索居,故人湖海意何如。

樽中十日平原酒,袖里三年蓟北书。

大麓夏云当槛出,石门寒雨过城疏。

明朝远道空相忆,那得仍停使者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于郡楼送茂秦之京

把酒高楼眺暮春,孤城落照浊漳滨。

自怜白发常为客,谁道青山不负人。

西署诗名干气象,中原宦迹任风尘。

元龙未下当时傲,湖海看君意转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