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梁元功谏议

岂弟更三郡,题评冠一乡。

绳愆御史疏,补阙谏臣章。

直叹牙弦绝,明嗟魏鉴亡。

皇情应震悼,追贲盛龙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他治理地方非常和乐,誉满整个乡邑。
他在纠正过失的奏章中表现出公正,补救缺失的进言文章尤为突出。
直言叹息乐曲中断,感叹古代明智的镜子已消失。
皇帝心中应深深哀痛,追忆并赞扬他的辉煌成就如同盛大的龙光闪耀。

注释

岂弟:和乐、和睦。
冠:位居首位。
绳愆:纠正过失。
御史疏:御史的奏章。
补阙:弥补缺失。
谏臣章:进谏大臣的文章。
牙弦绝:乐曲中断,比喻贤人不在。
魏鉴:古代明智的镜子,指贤能的人。
皇情:皇帝的心情。
追贲:追忆并赞扬。
盛龙光:辉煌的成就,比喻人的光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为悼念梁元功谏议而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对其品德与才能的高度评价。首句“岂弟更三郡”赞扬梁元功在多个职位上都表现出谦和有德、政绩卓著,"岂弟"即乐易近人之意。次句“题评冠一乡”进一步强调他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评价。

诗中提到“绳愆御史疏,补阙谏臣章”,梁元功以御史的身份纠正过失,他的直言进谏如同弥补国家的缺失,显示出其忠诚和责任感。"牙弦绝"暗指梁元功去世,用音乐中断比喻其人不在,"明嗟魏鉴亡"则表达了对失去这样一位明鉴时弊的贤臣的惋惜。

最后两句“皇情应震悼,追贲盛龙光”表达了皇帝和民众对梁元功的深切哀悼,他的光辉如同盛大的龙光,即使逝去,仍令人怀念。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和敬仰故人的挽诗,展现了梁元功作为忠直谏臣的形象。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挽焦适道寺丞二首(其二)

岂意初秋事,俄闻远日期。

在公无可憾,有客不胜悲。

宅兆溪山好,郊原草木衰。

给孤园上路,无复往还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焦适道寺丞二首(其一)

气质推浑厚,言谈见切磋。

过从方里巷,挽送忽山阿。

吉士今如此,高穹定若何。

交游虽不乏,耆旧已无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其三)

昔在宣和日,雍容接俊游。

横经临璧沼,提椠上瀛洲。

去德俄千里,依仁复两州。

岂知垂老别,华屋落山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其二)

璧水三千士,文闱第一人。

煌煌持紫橐,亹亹逼鸿钧。

得郡还辞剧,居家更乞身。

期颐如可料,愁绝上元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