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行役中忘记了衰老的时光,春天的到来让我感叹万物的美好。
我初次来到梅岭之外,已经三次看到木棉花开放。
山鹿竟然在集市上游荡,江鸥原本栖息在沙滩上。
在这红尘俗世中没有尽头,白发却已无法让我回家。

注释

行役:长期在外的奔波劳碌。
衰暮:衰老的时光。
物华:自然界的美好景物。
梅岭:地名,可能指梅花盛开的地方。
木绵花:木棉花,一种春季开花的树。
山鹿:野生鹿。
市:集市,这里指人烟稠密之处。
江鸥:生活在江边的鸥鸟。
沙:沙滩。
红尘:指世俗社会,繁华之地。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岁月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春天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以“忘衰”开篇,表明自己对于官职和荣华已无所谓,从而也就不再过于挂念归期的日子。而“逢春感物华”则是说在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对这份生机感到欣喜。

接着,“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展示了诗人的旅途经历。梅岭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而“一来”意味着这是第一次到达这里;而“三见木绵花”则表明在这次旅途中,诗人至少已经看到了三次绵密的花海。这两句通过具体景物的反复出现,传递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不舍。

下半首则转向了生活的情境。“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分别描写了山中鹿儿自由自在地在街市间漫步,以及江边水鸟安然地躺在沙滩上。这些生灵的从容不迫,形成了与诗人自己无家可归、白发未还家的对比,凸显出诗人的哀愁。

最后,“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则直接抒写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回归家庭温暖的渴望。红尘指的是世间的喧嚣与烦恼,而“无了日”表达了一种对远离尘世、平静生活的向往。而白发,则是诗人年迈的象征,未还家则是对归属感和安稳生活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以及与自然生灵共鸣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深切的归属之情。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感兴

去国还家一岁阴,凤山锦水更登临。

别来蛮触几百战,险尽山川多少心。

何似闲人无藉在,不妨冷眼看升沉。

荷花正闹莲蓬嫩,月下松醪且满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感秋二首(其二)

南国初凉日,东吴欲尽头。

露荷幽馥晓,云日澹光秋。

也爱西风爽,其如半老休。

蝉声与蛩响,计会两催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感秋二首(其一)

今岁五十二,岂为年少人。

荷凉欣暑退,蝉苦怨秋新。

澹虑翻成感,彫诗不著尘。

小儿知得句,频掉小乌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

金陵江水只咸腥,敢望新安江水清。

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酃渌却消酲。

泉从山骨无泥气,玉漱花汀作佩声。

水记茶经都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