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黄雀行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要追逐炎热之地的翠鸟,也不要靠近吴宫的燕子。
吴宫一旦发生火灾,连同它们的巢穴一起焚烧,翠鸟在炎热之地的追逐也会招致灾难。
它们孤独地在荒凉的草丛中振翅,即使有猛禽如鹰鹯,又能如何呢。

注释

炎洲:炎热之地,可能指代热带或气候炎热的地方。
翠:翠鸟,一种色彩鲜艳的水鸟。
吴宫:古代吴国的宫殿,这里泛指皇家建筑。
燕:燕子,此处可能特指宫廷中的燕子。
巢窠:鸟巢。
鹰鹯:鹰和鹯,两种猛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野田黄雀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这两句通过黄雀在炎热之洲与翠绿之间自由穿梭,以及不愿接近吴宫中悠闲自得的燕子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行为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这也隐喻着诗人自己对于世俗束缚的逃避与反思。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吴宫之火烧毁了鸟类的栖息之所,同时炎热之洲上的翠绿也被捕捉在网罗中。这种紧急的情境强烈地反映出自然界中的生存斗争和无常。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最后一句,诗人通过黄雀躲藏在荆棘丛中,即使有鹰鹯出现也无法为所动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生存状态的一种向往和坚守。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白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而且还透露出他对于人世间困境与束缚的思考。通过黄雀这一动物形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生存状态的追求,以及面对外界变故时内心的坚韧不拔。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雪谗诗赠友人

嗟予沈迷,猖獗已久。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顽丑。

月出致讥,贻愧皓首。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白璧何辜,青蝇屡前。群轻折轴,下沉黄泉。

众毛飞骨,上凌青天。萋斐暗成,贝锦粲然。

泥沙聚埃,珠玉不鲜。洪焰烁山,发自纤烟。

苍波荡日,起于微涓。交乱四国,播于八埏。

拾尘掇蜂,疑圣猜贤。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

坦荡君子,无悦簧言。擢发赎罪,罪乃孔多。

倾海流恶,恶无以过。人生实难,逢此织罗。

积毁销金,沈忧作歌。天未丧文,其如余何。

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汉祖吕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后,毒亦淫荒。

螮蝀作昏,遂掩太阳。万乘尚尔,匹夫何伤。

辞殚意穷,心切理直。如或妄谈,昊天是殛。

子野善听,离娄至明。神靡遁响,鬼无逃形。

不我遐弃,庶昭忠诚。

形式: 古风

黄葛篇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绤。

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

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形式: 古风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

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

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

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形式: 古风

寓言三首(其一)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