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春园花木始菲菲,又是高秋落叶稀。

天回楼台含气象,月明星斗避光辉。

閒来心地如空水,静后天机见隐微。

深院寂寥群动息,独怜鸟鹊绕枝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秋夜》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诗中描绘了从春天的生机盎然到秋天的萧瑟景象的转变,以及在宁静夜晚中,自然界与人心灵的和谐共处。

首联“春园花木始菲菲,又是高秋落叶稀。”以对比手法,先描绘了春天花园中花木繁盛的景象,而后转至秋天,树叶稀疏,一片萧瑟。这一转换不仅体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颔联“天回楼台含气象,月明星斗避光辉。”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天空中的楼台似乎蕴含着某种神秘的气象,而月亮和星星则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它们的光辉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颈联“闲来心地如空水,静后天机见隐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在闲暇之时,诗人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水面,没有任何杂质,而在静默之后,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微妙规律逐渐显现出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尾联“深院寂寥群动息,独怜鸟鹊绕枝飞。”将视角拉回到具体的场景中。深院里一片寂静,所有的生物都已休息,只有鸟鹊在树枝间飞翔,它们的活动成为这宁静夜晚中唯一的声响。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即使在最宁静的时刻,生命依然在继续,展现出自然界与生命的韧性。

整体而言,《秋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夜坐

独坐秋庭月色新,乾坤何处更閒人?

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

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

却怜扰扰周公梦,未及惺惺陋巷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心渔歌为钱翁希明别号题

有渔者歌曰:「渔不以目惟以心,心不在鱼渔更深。

北溟之鲸殊小小,一举六鳌未足歆。

」敢问何如其为渔耶?

曰:「吾将以斯道为网,良知为纲。

太和为饵,天地为舫。絜之无意,散之无方。

是谓得无所得,而忘无可忘者矣。

形式: 古风

登香炉峰次萝石韵

曾从炉鼎蹑天风,下数天南百二峰。

胜事纵为多病阻,幽怀还与故人同。

旌旗影动星辰北,鼓角声回沧海东。

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

形式: 七言律诗

观从吾登炉峰绝顶戏赠

道人不奈登山癖,日暮犹思绝栈云。

岩底独行窝虎穴,峰头清啸乱猿群。

清溪月出时寻寺,归棹城隅夜款门。

可笑中郎无好兴,独留松院坐黄昏。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