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开篇“宛溪霜夜听猿愁”描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情景,宛溪之夜,寒风凛冽,只有猿鸣相伴,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愁和忧虑。
“去国长为不系舟”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由漂泊生活的追求,他不愿被固定的事物束缚,希望像一只无拘无束的船,只随波逐流,不问方向和归宿。
接下来的“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旅人的同情,以及对两条河流自由向北的羡慕。这里的“独怜一雁”可能是指自己,远离亲人和朋友,只身一人如同那孤独南飞的大雁。而“双溪解北流”则是一种比喻,表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事物能够自由自在地奔向它们的归宿而感到赞赏。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那些已经功成名就者的仰望,以及自己作为一个旅人的艰辛和不易被接纳。这里的“高人”指的是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物,而“过客”则是指诗人自己,一个漂泊不定的行者。
最后,“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相聚又不得不分别的感慨,以及每到秋天,这种离别之情愈发浓厚。这里的“敬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那里的秋天总是让人联想起过去的欢乐时光和无奈的离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自由欲以及对于朋友和家人的思念。
不详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髣髴古容仪,含愁带曙辉。
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
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