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家在半塘住,常听虎寺钟。
持斋坐孤馆,礼塔向高峰。
姓字能藏市,妻儿相赁舂。
寥寥梁孟后,于尔继芳踪。
这首明代诗人吴兆的《赠王德操居士》描绘了王德操居士的隐逸生活。首句“家在半塘住”点出他居住环境的宁静,紧接的“常听虎寺钟”则暗示了附近寺庙的禅音,为他的生活增添了宁静与宗教氛围。
“持斋坐孤馆,礼塔向高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他的修行生活,他斋戒独处,虔诚地朝拜山上的佛塔,表现出他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和对孤独的淡然接纳。
“姓字能藏市,妻儿相赁舂”揭示了王德操居士生活的清贫,他的名字在世俗市场中默默无闻,甚至需要依靠妻子儿女租借舂米工具来维持生计,展现了其甘于清苦的决心。
最后两句“寥寥梁孟后,于尔继芳踪”表达了诗人对王德操居士的敬仰,将他比作古代贤人梁鸿与孟光的后继者,赞扬他在困境中坚守高尚品德,传承了儒家的美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深居简出、坚守清修的居士形象,流露出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清贫生活的认同。
不详
谁家墓道创犹新,便见禅宫迹日陈。
宝地也闻归别主,青山终是属游人。
残僧寥落他乡乞,古佛荒凉野魅邻。
惟有泉声秋可听,苔衣漠漠石磷磷。
行止因人定,仓皇为计非。
出门虽异路,贫贱自相依。
雨湿秋衣薄,风吹病骨微。
昨宵曾宿别,乡梦亦同归。
际晚帆投岸,苍苍暮霭平。
别愁当月满,乡梦趁潮生。
牛渚今宵客,鸠兹明日程。
渐欣江路少,得近故山行。
渡口尚余景,乔木故乡陌。
谁云客不归,今归转如客。
村犬吠路隅,室人避门隙。
入户恍有存,依然旧四壁。
始归人意新,邻里皆来觌。
交谴我何言,谁复闵行役。
兴念及殇儿,生未谙行迹。
梦寐何由通,徒闻人所惜。
别时种园树,过墙盈几尺。
且复息其阴,泪沾衣上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