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题唐赤子太史邓尉观梅诗后

十里寒香,千秋艳玉。鱼鳞蝶翅重重簇。

五湖人去馆娃荒,问谁消得看花福。

佳客金华,仙才玉局。风流不数林君复。

彩毫一夜遍春山,吴侬唱作江南曲。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此诗《踏莎行·题唐赤子太史邓尉观梅诗后》由清代诗人袁寒篁所作,以梅花为题,描绘了梅花的高洁与美丽,以及观梅者的雅致与风流。

“十里寒香,千秋艳玉”,开篇即以“十里”、“千秋”形容梅花之广、之久,同时以“寒香”、“艳玉”描绘其清冷而华美的气质,展现出梅花的独特魅力。

“鱼鳞蝶翅重重簇”,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形态之美,将梅花瓣比作鱼鳞和蝶翅,层次分明,生动形象。

“五湖人去馆娃荒,问谁消得看花福”,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梅花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佳客金华,仙才玉局”,赞美观梅者如同佳客与仙才,他们的存在增添了梅花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人雅士的推崇。

“风流不数林君复”,将观梅者的风度与才华与林君复相比较,表达了对其超越前人的赞赏。

“彩毫一夜遍春山,吴侬唱作江南曲”,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夜晚观梅、吟诗作曲的画面,彩毫(毛笔)在月光下挥洒,春山被诗情画意装点,吴侬软语的歌声在江南的夜空中回荡,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高洁,以及观梅者的情趣与风雅,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4)

袁寒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

怅人生如寄,禁几度,暮秋天。

看黄菊丹枫,白蘋红蓼,斗媚争妍。

江郎祗馀恨赋,对荒原拱木惨无言。

判取愁埋死后,那堪恨积生前。冰轮常缺亦常圆。

千古总依然。叹古往今来,勋名竹帛,断梦飞烟。

临风那堪惋吊,只湖山面目似当年。

空外宾鸿作字,分明写出愁篇。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画屏秋色.悼白海棠

绿纱窗侧。有一枝、玉润珠圆标格。

素质娟娟,冰姿袅袅,天然国色。

拟折供银瓶,又嘱咐、双鬟休摘。露湿粉光欲滴。

好从他雅淡。随地清妍,伴我临书刺绣,两情脉脉。

堪惜。西风狼藉。向苔阶藓砌堆积。

试问花魂,断肠遗恨,何时消得。

寂寂对、空庭蟾光,逗处偏馀白,梦去雪衣还识。

休道易飘零,如伊皎洁,离尘离垢,深人思忆。

形式: 词牌: 秋思耗

清平乐.新月照积雪

宿寒未去。留却馀光住。惹得姮娥嗔复妒。

皓色随风遥吐。纤纤下浸琼楼。迷迷远带银钩。

江上不分夜影,惟闻芦荻飕飕。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凤凰台上忆吹箫.掬水月在手

天际云空,枝头风逗,萧然凉浸疏桐。

看烟凝翠嶂,露泣寒蛩。

缥缈冰轮出海,秋气静、玉宇玲珑。

怡情处、闲乘舴艋,醉折芙蓉。溶溶。

光浮绿沼,爱月连素浪,水接蟾宫。

把清波摊破,纤指轻笼。

应念姮娥难遇,莫分手、放过池东。

从今后,准期三五,此地相逢。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