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水调歌头·缑山夜歌》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以缑山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开篇“石坛洗秋露,乔木拥苍烟”描绘了清冷的秋夜,石坛被秋露洗净,高大的树木笼罩在苍茫的烟雾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缑山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借七月的缑山,暗示仙人驾鹤升天的传说,诗人借此表达对超凡生活的想象和对仙道的敬仰。接下来,“为问云间嵩少,老眼无穷今古,夜乐几人传”则流露出诗人对历史长河中能真正领略夜乐(可能指仙乐)的人的疑问,表现出他对时光流转、人事沧桑的感慨。
“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进一步强调天地的永恒与人类的短暂,诗人以广阔无垠的宇宙和历经千年的城郭为背景,感叹人生的渺小。进入下片,诗人借酒抒怀,想象王乔这样的仙人陪伴饮酒,享受醉态中的逍遥,“一襟风,一片月,酒尊前”形象地展现了这种情境。
最后,“杳杳白云青嶂,荡荡银河碧落,长袖得回旋”描绘出飘渺的仙境,诗人仿佛在云雾缭绕的山峰和银河之间自由舞动,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则是诗人向世俗世界告别,宣告自己在醉酒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仙人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缑山为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色、神话传说和人生哲理,展现出元好问深沉而超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