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妹婿汪汻四首(其三)

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遗羹真惨怆,分肉尚精明。

玉树衣难綵,壁岩毡枉青。

英魂千古在,稚子读书声。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突然的病痛让人不知生死,连续三天都没有醒来。
剩下的残羹冷炙实在凄凉,分配食物时却依然公正无私。
华丽的衣物已无法为他增添色彩,坚硬的墙壁上挂的毛毡显得苍白无力。
他的英灵永垂不朽,幼小的孩子仍在读书声中追忆着他。

注释

疾:疾病。
那知:怎能知道。
死:死亡。
三朝:三天。
竟:竟然。
不醒:没有醒来。
遗羹:剩下的饭菜。
惨怆:凄惨悲凉。
精明:公正无私。
玉树:形容人仪表出众。
衣难綵:衣物不再鲜艳。
壁岩:墙壁。
毡枉青:毛毡显得苍白。
英魂:英勇的灵魂。
千古:永远。
稚子:小孩。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许月卿的作品,名为《挽妹婿汪汻四首(其三)》。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一股哀伤之情,诗人借此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悲痛。

"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这里描绘了病逝者突然之间便去世的情景,三日未能醒转,突如其来的离别让人难以接受。

"遗羹真惨怆,分肉尚精明。"

诗人通过对逝者遗物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哀痛与不舍。遗羹,即剩余的饭菜,象征着逝者的生活痕迹依旧,而分肉则是古代丧礼中的一部分,表明诗人对逝者之关切、细致。

"玉树衣难綵,壁岩毡枉青。"

玉树衣指的是逝者生前所穿的华丽衣服,现在却成了难以缀补的心灵创伤。而壁岩毡枉青,则是对逝者墓地景象的描绘,毡枉即古代用来覆盖墓坟的草帛,枉青则暗示着时间流转与生命消逝。

"英魂千古在,稚子读书声。"

诗人相信逝者的英魂将长存千古,而生者则继续生活,稚子读书的声音成为了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和祭奠。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命痕迹的描绘,以及对逝者哀痛的情感流露,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透露出生者继续生活的坚强与希望,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288)

许月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妹婿汪汻四首(其二)

郎罢当年语,深闺婉娩三。

有齐之季女,必得有奇男。

满目呱呱泣,伤心切切弹。

离鸾惊别鹄,何日泪痕乾。

形式: 古风

涉世

涉世如溪谷,只宜在浅处。

一生如一日,未暮早归去。

君不见伟哉男子韩淮阴,往往正坐涉世深。

功成身退岂不好,当时何事归不早。

人生少年须立事,生我不应负天地。

了却君王事便休,去时莫待雨淋头。

如今版图半烟雾,眼看流离无限子。

取将旧物还君王,襁褓赤子寝之床。

青天白日正亭午,归去弹琴鹤对舞。

静与贤传不□□,春风吹袂浴沂天。

形式: 古风

寄题张宗玉窗下庐山

庐山移到龙溪东,两壁生云无数峰。

梦与文渊三峡水,共参金露九秋风。

万山恍对凝尘榻,五老仝携入室筇。

更问濂溪风共月,又移窗下到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梅叟

梅叟真佳客,冰壶贤主人。

移樽随月饮,顾典到更深。

蜡炬精神耐,梅花气象新。

明朝山屋去,隐者讵能寻。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