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怀(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穆所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往昔贤者的怀念。
首句“秋风吹荷衣”,以秋风起、荷叶动的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萧瑟而静谧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明月照我扉”一句,将明亮的月光引入画面,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暖与希望,同时也映照出诗人独立思考的身影。
“抱琴鼓黄虞,调高识者稀”两句,诗人自比为怀抱琴瑟、弹奏古曲的音乐家,表达了自己追求高雅艺术的志趣。然而,“调高识者稀”则揭示了知音难遇的现实,暗含着诗人对于理解与共鸣的渴望。
“怀哉钟期远,千古韵已非”中,“钟期”是古代著名的知音故事中的角色,这里借指能够深刻理解自己音乐或思想的知己。诗人感叹知音的远离,仿佛在说,即使是在遥远的千年之后,这样的理解和共鸣也已经变得稀少,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知音文化的怀念。
最后,“不信同心人,独与昔贤归”两句,诗人似乎在对那些能够理解他、与他心灵相通的人发出呼唤,同时又表达了与古代贤者同行的愿望,既是对知音的渴望,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