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仁宗皇帝辞五首(其一)

恭俭同尧舜,忧勤固损年。

悲风来万国,白日下中天。

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

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谦恭节俭如同尧舜般高尚,忧虑勤勉自然会损耗寿命。
哀伤的风声从各国传来,明亮的太阳沉落在半空中。
简朴的葬礼遵循周朝旧制,最初的陵寝预示在洛水之畔。
最仁慈的人被尊为庙号,百代之后也不会更改。

注释

恭俭:谦恭节俭。
尧舜:古代贤明君主。
固:必然。
损年:损耗寿命。
悲风:哀伤的风声。
万国:各国。
白日:太阳。
中天:正午时分。
薄葬:简朴的葬礼。
遵:遵循。
周室:周朝。
兆:预示,选定墓地。
至仁:最仁慈的人。
推:推定。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供奉的名号。
迁:迁移,改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为悼念仁宗皇帝所作,表达了对仁宗皇帝高尚品德和深沉忧虑的敬仰与哀思。首句"恭俭同尧舜"赞扬了仁宗皇帝的谦恭节俭,媲美古代贤君尧和舜,体现了他的崇高德行。"忧勤固损年"则揭示了他为国事操劳过度,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流露出对其身体状况的惋惜。

"悲风来万国"描绘了全国上下因皇帝去世而弥漫的悲痛之情,如同凄凉的风吹过各个国家,展现了皇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白日下中天"以日落之景象征着皇权的陨落,寓意深远。

"薄葬遵周室"表达对仁宗皇帝遵循古代礼制,主张简朴丧葬的尊重,体现了他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初陵兆洛川"提到他的陵寝选址于洛阳,暗示了对中原文化的重视和对后世子孙的期望。

最后两句"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高度评价仁宗皇帝的仁德,认为他的庙号将被后世长久尊崇,不会轻易改变,表达了对这位伟大君主永恒不朽的纪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仁宗皇帝的品行、治国以及身后事,展现了对他的深深敬仰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挽吴宣徽(其二)

大策三千字,朝廷耳目醒。

高名动牛斗,直气破雷霆。

美行皆成法,閒谈尽可铭。

悲哉真玉树,风雨一飘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挽吴宣徽(其一)

平生负高节,至死寸心丹。

明主虽容进,孤臣岂易安。

神归嵩岳黑,人哭洛川寒。

不识平津面,临风亦涕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挽程中书令三首(其三)

湖上千条柳,山翁旧日栽。

自从春水绿,不见相车来。

明月何须好,馀花忽更开。

平生歌舞地,零落湿苍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挽程中书令三首(其二)

旧爱霓裳曲,翻闻薤露歌。

贤人今已矣,天道竟如何。

泉下一抔尽,人间万事多。

空馀幕中客,写泪剧悬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