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

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四皓卧云处,千秋叠藓生。

昼烧笼涧黑,残雪隔林明。

我待酬恩了,来听水石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商山这条追求名利的路上,即使夜晚也有人行走。
四位隐士曾经隐居的云雾之地,历经千年,苔藓一层层地生长。
白天焚烧的烟雾笼罩着山涧使其显得昏暗,而残留的雪在树林间反衬得格外明亮。
等我报答完恩情之后,再来此地聆听水流和石头撞击的声音。

注释

商山:指陕西商洛市的商山,常喻为隐逸或求仕之路。
名利路:追求名声与利益的道路。
四皓:指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他们因避乱而隐居商山。
卧云处:形容高洁之士隐居的地方,云雾缭绕。
千秋: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叠藓:层层的苔藓,表示年深日久,人迹罕至。
昼烧:可能指山中农民白天焚烧草木灰作肥料的行为。
笼涧:笼罩着山涧,使山谷看起来昏暗。
残雪:尚未完全融化的雪。
隔林明:雪光映照树林,显得格外明亮。
酬恩:报答恩情。
水石声:流水冲击石头的声音,象征自然界的宁静美好。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间夜景。开篇“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展现了诗人对商山之名声与实情有所了解,虽夜深仍有人踏足其间,可见山中之美不减白日。

紧接着,“四皓卧云处,千秋叠藓生”则是将山中的古木与传说中四皓隐居的故事相联系,传达出时间的漫长与自然景观的深邃。千年的岁月里,古树旁不断有新的苔藓生成,显现出生命力之强大。

“昼烧笼涧黑,残雪隔林明”中,“昼烧”形容日光透过密林照耀在溪流上的景象,而“残雪隔林明”则描绘了初春时节,积雪尚存,但透过树林的缝隙仍可见到阳光的温暖与希望。

最后,“我待酬恩了,来听水石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感激之情。他似乎在等待着某种恩赐,或许是自然界给予他的灵感与平静。同时,他邀请读者一同前来,聆听山间清泉与岩石之间所发出的声音,这也是诗人心中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致敬。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商山夜晚的宁静、深邃和生命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寄天台叶尊师

师住天台久,长闻过石桥。

晴峰见沧海,深洞彻丹霄。

采药霞衣湿,煎芝古鼎焦。

念予无俗骨,频与鹤书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寄郑谷

五百首新诗,缄封寄去时。

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

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

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随计

徒步随计吏,辛勤鬓易凋。

归期无定日,乡思羡回潮。

冒雨投前驿,侵星过断桥。

何堪穆陵路,霜叶更潇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御沟水

一带御沟水,绿槐相荫清。

此中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

朝宗本心切,愿向急流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