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兄书事三首(其二)

逋逃内溃古云多,楚塞群雄尚感歌。

血飨彼猖神苟幸,庙谋非壮士谁何。

将军威信当询众,决胜神机岂谓他。

试把香囊问少子,淝川投策夜潜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战乱时期的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映,抒发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胜利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中“逋逃内溃古云多”一句,通过历史的沧桑变化,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现在凋敝的感慨。“楚塞群雄尚感歌”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些英雄豪杰留下的颂歌和传奇故事。这里的“楚塞”,特指楚国边塞之地,而“群雄”则是对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泛称。

接下来,“血飨彼猖神苟幸,庙谋非壮士谁何”两句,则是在表达一场血战之后,那些侥幸生还的将士们,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这里的“庙谋”,可能是指在庙宇中进行的秘密策划或誓师大会,而“非壮士谁何”则是在问道,若不是那些身强力壮的勇士,又有谁能够担当起这场战争的重任?

第三句“将军威信当询众,决胜神机岂谓他”表达了对于将领及其指挥才能的高度赞扬。在战乱之中,将领的威望和信誉至关重要,而能否取得战斗的胜利,更是依赖于将领的智慧和判断力。

最后两句“试把香囊问少子,淝川投策夜潜过”则描绘了诗人与一位年轻人(或弟弟)之间的情谊交流,以及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秘密地制定战略并且渡过某条河流(可能是指淝河)的场景。这里的“香囊”通常用于盛放香料,也常被用作私密之物的象征,而“投策夜潜过”,则是在形容一种机智而又大胆的行动。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对现实战乱的描写,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情境。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和二兄书事三首(其一)

年少看书耻未多,壮心今岁沛中歌。

带江黄帜有蹻蹠,举国白头无绛何。

为我忠谋能有几,匪人阿比敢言他。

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人九日诗

三径就荒陶令宅,两峰高并杜翁情。

悲秋不奈黄花好,落帽谁怜白发生。

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

登临俯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人寄寇昌朝韵

久料腾骧空冀北,如何留滞困周南。

闻君载酒访狂客,把酒为君当剧谈。

上国分携今已久,丹砂未就我怀惭。

六蜚驾驭须天马,吾恐骅骝备两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和人游嵩韵

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

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

白云散尽千林月,急雨收回万壑烟。

莫笑层峦高似岸,举头一握是玄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