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庭閒人静鸟窥帘,坐对文书亦倦拈。
春旱正须三尺雨,江湖宁放老蛟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生活图景。"庭閒人静鸟窥帘"表明在一个宁静无声的庭院里,连鸟儿也只是悄悄地从窗帘缝隙中探视,这种环境让人感到异常安详。诗人坐在室内,对着文书却也感觉到倦怠,不愿动笔。这可能反映了诗人的心境,或许是由于外界的平静感染,使得内心也陷入了一种放松和无欲的状态。
"春旱正须三尺雨"则转换了场景,到了春天,由于干旱,急需一场大雨来滋润万物。这不仅是自然界的需要,也可能暗喻着诗人内心对于灵感或激励的渴望。"江湖宁放老蛟潜"则是一种比喻,老蛟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智慧和才华,而不是将其随意释放,需要恰当的时候再展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静谧生活的描写和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创作与自然万物之间关系的感悟。
不详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日迟风细午阴微,柳外青骢去若飞。
过得水村闻笑语,几家扶得醉人归。
欲识吾君圣与仁,泽流寰海众熙春。
两淮饥馑方移粟,六辔驰驱不惮勤。
草色青青入烧痕,登临何处暗销魂。
应怜野老无拘缚,种竹栽花教子孙。
晓光晴影正曈昽,转眼还惊日过中。
芳草岸头人渡水,洛阳影里鸟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