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大荐福寺

香刹中天起,宸游满路辉。

乘龙太子去,驾象法王归。

殿饰金人影,窗摇玉女扉。

稍迷新草木,遍识旧庭闱。

水入禅心定,云从宝思飞。

欲知皇劫远,初拂六铢衣。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佛寺耸立在半空之中,皇帝出游的路上光芒四射。
骑着龙的太子离去了,乘坐大象的佛法之王归来。
殿堂里装饰着金色佛像的倒影,窗户上映着玉女开关门的景象。
渐渐地步入新的花草树木之中,到处辨认着往日宫院的门户。
流水让人心静如禅定,云朵随着崇高的思想飘飞。
想要知道皇朝的劫难已经久远,初次触摸那六铢轻的仙衣。

注释

香刹:香气缭绕的佛寺。
中天:天空之中,极高的位置。
宸游:皇帝的出游。
路辉:道路上光辉灿烂。
乘龙:比喻成仙或升天,这里指太子离去的神秘高贵。
太子:帝王的儿子。
驾象:驾驭大象,象征法王的威严与神圣。
法王:佛教中指佛法之王,此处可能指高僧或佛的化身。
殿饰:殿堂的装饰。
金人影:金色佛像的倒影。
窗摇:窗户轻轻摇动的样子。
玉女扉:如同玉女开关的门扉,形容精致美好。
新草木:新的自然景致,也可能指时间更迭后的景物。
遍识:到处都认识,熟悉。
旧庭闱:往日的庭院,代指熟悉的环境。
水入:水流进入心灵深处,比喻心境。
禅心定:达到禅定的境界,内心平静。
云从:云彩跟随着。
宝思:珍贵崇高的思想或意念。
欲知:想要知道。
皇劫远:皇朝经历的灾难或变迁已经久远。
初拂:初次接触。
六铢衣:传说中仙人的衣服,极轻,象征超脱世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宗教仪式,可能是佛教的法会。开篇“香刹中天起,宸游满路辉”写出了浓郁的香气升腾于空中,皇帝的巡游使得道路两旁光芒四射。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场景的庄重与神圣。紧接着,“乘龙太子去,驾象法王归”则描绘出太子和高僧的尊贵形象,以及他们在仪式中的重要角色。

“殿饰金人影,窗摇玉女扉”一句通过对宫殿装饰的描述,展现了豪华与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稍迷新草木,遍识旧庭闱”则是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观察,表达了一种时间流转与记忆的交织。

在后半首,“水入禅心定,云从宝思飞”写出了内心的宁静和外界事物的自然流动。最后两句“欲知皇劫远,初拂六铢衣”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皇帝福寿长远的祝愿,以及自己初次穿上正式的僧袍,准备参与佛教活动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仪式场面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敬畏与庄严之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信仰生活的投入和热忱。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

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

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

寒轻綵仗外,春发幔城中。

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

登高省时物,怀古发宸聪。

钟连长乐处,台识未央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

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

旌门临䆗窱,辇道属扶疏。

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

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奉和幸神皋亭应制

清跸喧黄道,乘舆降紫宸。

霜戈凝晓日,云管发阳春。

台古全疑汉,林馀半识秦。

宴酣诗布泽,节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险,今依道德淳。

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奉和荐福寺应制

梵筵光圣邸,游豫览宏规。

不改灵光殿,因开功德池。

莲生新步叶,桂长昔攀枝。

涌塔庭中见,飞楼海上移。

闻韶三月幸,观象七星危。

欲识龙归处,朝朝云气随。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