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凤凰不见祇空台,底事台存凤不来。
应到缑山还且住,定游阿阁不能回。
江山不改当时旧,宾客何妨尽日陪。
待作箫声勾唤处,有时飞舞下云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古幽思的情景,凤凰台本是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但现在却空无一物,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诗人感慨良深,似乎在问这个世界,既然没有了那高贵的凤凰,为何还保留着那个曾经属于它的台呢?
“应到缑山还且住,定游阿阁不能回。”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和不舍,缑山、阿阁都是古代仙境之地,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仙界也要去看看,但一旦去了,就再也不回来,这种决绝的情感流露出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江山不改当时旧,宾客何妨尽日陪。”这里的江山代表着自然的永恒与静谧,而宾客指的是来访之人。诗人似乎在说,尽管世事变迁,但这江山依旧如故,既然如此,那么来访之人又何妨,就让他们尽情地陪伴吧。
最后两句“待作箫声勾唤处,有时飞舞下云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箫声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声音,勾唤是召唤的意思,诗人在等待着那美妙的声音出现,而当它响起时,就会有凤凰一样的神兽飞舞于云端。
整首诗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向往高洁境界的意境。
不详
当时风俗尚清谈,笑道公心瓦石含。
临难此曹皆处女,惟公一个是奇男。
一门忠孝真难得,六代衣冠孰与参。
墓草没头人不见,令人惆怅极无堪。
不知象魏欲何为,布政颁条总在兹。
凡有往来须仰视,庶几众庶可周知。
后来江左当新造,好向城隅踵旧规。
却指牛头作天阙,此言多少被人嗤。
两山回处是为干,有塔亭亭高似山。
不但装严增梵刹,可能形胜助城关。
灯明星斗挂林木,铃动天风吹佩环。
陌上行人遥见此,有时东往又西还。
当时一马渡江来,幕府山头刈草莱。
四海纷披都似此,一时缔创亦艰哉。
朝纲治具提还挈,国本人心壅更培。
辅佐中兴功第一,应须千尺上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