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阆州禀议三首(其一)训狐

顽民迁洛风随改,佞士归唐操立更。

勿怪训狐知气转,铜丸落落便春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顽固的百姓随着迁移洛阳而风向改变,逢迎之徒回归唐朝立场也随之转变。
不必惊讶,教导狐狸也能感知气数变化,铜丸落地的声音就像春天的到来。

注释

顽民:指顽固不化或难以驯服的人。
迁洛:迁移至洛阳。
风随改:比喻风气或形势的变化。
佞士:善于阿谀奉承的人。
归唐:回归唐朝统治。
操立更:立场或态度发生改变。
训狐:教导狐狸,这里可能象征教化或洞察力。
知气转:感知事物的转变。
铜丸:铜制的小球,这里可能象征某种信号或声响。
落落:形容声音清脆或落地有声。
春声:春天的声音,象征新生和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次李阆州禀议三首》中的第一首,题为“训狐”。诗中通过描述顽民迁往洛阳时风向的变化和佞臣回归唐朝后态度的转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时局的观察与警示。

"顽民迁洛风随改",这里的顽民象征着那些顽固不化的人,他们随着政治形势的变迁而改变立场,暗示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佞士归唐操立更",佞士指的是善于迎合权势的人,他们回归唐朝后,行为准则也有所改变,表明了道德操守的转换。

"勿怪训狐知气转",狐狸被用来比喻那些敏感察觉到世态炎凉的人物,他们能感知到政治气候的转变,暗示了对人心向背的洞察力。"铜丸落落便春声",铜丸可能象征着某种信号或决策,其落地的声音预示着新的生机和春天的到来,寓意政策实施后的积极反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社会变革中人们行为和心态的微妙变化,以及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新生力量。

收录诗词(1042)

洪咨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 字:舜俞
  • 号:平斋
  • 籍贯:汉族
  • 生卒年:1176~1236

相关古诗词

次李阆州禀议三首(其三)益昌

长恨诗人挽不来,东风无赖又帆开。

城南城北佳山水,多少甘棠手自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赵保之清明即事(其一)

饼吃红绫空复忆,钱分白打底曾知。

推排风雨清明过,只有梨花三两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次赵保之清明即事(其二)

草草携家去踏青,旧阡新冢纸钱轻。

触怀易作中年恶,羡杀儿童笑语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次赵保之清明即事(其四)

看花何必只长安,到处韶华总一般。

可是家贫风物晚,郎当莴笋斗春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