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其五)生朝

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要知鲐背。

难老中和气。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华夷喜。

绣裳貂珥。便向东山起。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点绛唇·其五》。从艺术风格来看,整个作品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在这里,每一句都饱含深意,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嵩洛云烟”,描绘了一幅山峦云雾缥缈的壮丽画面。嵩山、洛水都是古代文化名胜,它们不仅代表着自然之美,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的“云烟”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象征着诗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间生真相耆英裔”,通过点缀其间的“真相”与“耆英裔”(即古老的花草),强调了自然界生命力和历史沉淀的美丽。这里的“间生”意味着在大自然中,生命之所以绚烂多彩,是因为它们生长于不经意之间。

“要知鲐背”,则是一种比喻手法。“鲐”是古代一种鱼名,这里借指隐逸之士,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对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和理解。鲐鱼以其坚硬的背部著称,象征着隐者坚贞不屈的人格。

“难老中和气”,则是说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中和”指的是平衡与谐调,诗人渴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即使面对世事变迁也不易老去。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中庸之道”的追求。

“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这里的“玉堂”象征着高洁、清净的境界,“已草调元制”则表明诗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活方式的赞美。

“华夷喜”,展现了一种民族和解的美好愿景。“绣裳貂珥”,则是一幅华丽装饰的画面,“绣裳”指的是华丽的衣物,“貂珥”是用貂皮制成的耳环,这些装饰象征着贵族与高雅。

最后,“便向东山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这里的“东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存在,代表着诗人心中的乌托邦。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赞美和谐之道,以及展现民族和解与高雅之美,构建了一幅完美的理想世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其六)呈洛滨、筠溪二老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祝英台近

枕霞红,钗燕坠。花露殢云髻。

粉淡香残,犹带宿酲睡。

画檐红日三竿,慵窥鸾鉴,长是倚、春风无力。

又经岁。玉腕条脱轻松,羞郎见憔悴。

何事秋来,容易又分袂。

可堪疏雨梧桐,空阶络纬,背人处、偷弹珠泪。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贺新郎(其二)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一)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