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毁舍后作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沣浦捐褋。

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

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

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

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

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

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过去的游览之地并未走远,记得在湘江边听到瑟声,沣浦畔曾脱下衣裳。
于是寻找孤山隐士的居所,踏着残雪寻访梅根。
异族女子献上鲜花,粗犷孩童传递美酒,我躺着欣赏青门外的车辙。
在这座小山上终老,可惜那些美好的往事已成空。
曾见过大海变为桑田,仙人在云端嘲笑你的痴心。
告诉那些王谢家族的燕子,应该也有凉风习习的季节。
无论是越地的青山,还是吴地的芳草,都已沉寂在万古长河中。
围绕树枝转了三圈,我在明月下唱完白头之歌。

注释

湘皋:湘江边的高地。
瑟:古代弦乐器。
沣浦:河流名。
孤山:杭州西湖附近的名山。
梅根:梅花树根。
獠女: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伧儿:粗野的儿童。
青门:长安城东门。
一丘吾老:我在此山终老。
海作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王谢:东晋时的两大豪门望族。
越: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
吴:古代国名,今江苏、上海一带。
三匝:环绕三圈。
白头:指年老。

鉴赏

这首《念奴娇·毁舍后作》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开篇“昔游未远”四句,以湘皋闻瑟和沣浦捐褋的回忆,勾勒出昔日游历的景象,流露出淡淡的惋惜之情。接着,“孤山林处士”暗示了隐逸的生活理想,而“梅根残雪”则寓示着岁月的流转。

“獠女供花,伧儿行酒”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尽管朴素,但词人却能从中找到乐趣。“一丘吾老”表达了他的归隐之心,然而“可怜情事空切”又透露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接下来,词人通过“海作桑田”的神话,寓意世事无常,自我嘲笑过去的执着。

“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暗指历史的更迭,贵族世家的兴衰,暗示词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越只青山,吴惟芳草”进一步强调自然永恒,人事如梦。“万古皆沈灭”表达了词人对世间沧桑的深刻认识。

最后,“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以鸟儿绕树的意象,寓言自己年华老去,唯有明月相伴,歌声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味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姜夔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83)

姜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字:尧章
  • 号:白石道人
  • 籍贯: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
  • 生卒年:kuí](1154年—1221年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一)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法曲献仙音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

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

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

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

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

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

花中惯识,压架玲珑雪。乍见缃蕤间琅叶。

恨春风将了,染额人归,留得个、袅袅垂香带月。

鹅儿真似酒,我爱幽芳,还比酴醾又娇绝。

自种古松根,待看黄龙,乱飞上、苍髯五鬣。

更老仙、添与笔端春,敢唤起桃花,问谁优劣。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点绛唇(其二)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

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