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移止于集贤院叙怀见寄之作

典籍开书府,恩荣避鼎司。

郊丘资有事,斋戒守无为。

宿雾蒙琼树,馀香覆玉墀。

进经逢乙夜,展礼值明时。

勋共山河列,名同竹帛垂。

年年佐尧舜,相与致雍熙。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经典在书府开启,恩泽避开权位的争夺。
在郊野祭祀之事上,他保持清心寡欲的态度。
晨雾笼罩着玉树琼枝,余香弥漫在玉石台阶。
献经之时正值乙夜,举行礼仪正当清明。
他的功绩与山河同辉,名声载入史册流传。
每年辅佐贤君尧舜,共同营造和谐盛世。

注释

典籍:古代文献。
书府:藏书之处。
恩荣:恩惠和荣耀。
鼎司:权力中枢。
郊丘:郊外的高地。
有事:祭祀活动。
斋戒:守斋戒以示虔诚。
宿雾:清晨的雾气。
琼树:美玉般的树木。
玉墀:宫殿的台阶。
乙夜:夜晚的第二个时辰,即二更。
明时:光明的时代。
勋共:功勋与……并列。
山河列:与山河同在历史中。
竹帛:竹简和丝帛,古代用来记录历史。
尧舜:古代贤君。
相与:共同。
雍熙:繁荣昌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奉命处理某事时的场景和心境。开头“典籍开书府,恩荣避鼎司”两句,表明诗人身处一个充满典籍气息的地方,这里既有官方的记录,也蕴含着对先辈的尊崇与记忆。

接着,“郊丘资有事,斋戒守无为”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任务或考验持有一种庄重和准备的心态。这里的“斋戒”通常用于宗教仪式前的净化准备,在此处被用来形容诗人内心的清净与专注。

下文“宿雾蒙琼树,馀香覆玉墀”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雾气缭绕在珍贵的琼树之上,而馀香则覆盖着洁白如玉的地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高洁与宁静。

“进经逢乙夜,展礼值明时”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里研读典籍,对于仪式的谨慎与专注。在这里,“乙夜”可能象征着深邃的学问和精神世界,而“展礼”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勋共山河列,名同竹帛垂”两句中,“勋”字意味着功绩的彰显,“竹帛”则象征着文人雅士,这里诗人将自己的名字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融于自然的境界。

最后,“年年佐尧舜,相与致雍熙”显示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情。这里的“佐尧舜”意指辅助圣明的君主,而“雍熙”则是对美好和谐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个人修养以及对历史责任的深刻体认。

收录诗词(16)

崔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署,唐朝状元、诗人。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就病故了。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 籍贯: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
  • 生卒年:?—739年

相关古诗词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山下晚晴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

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

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

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古意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薛据之宋州

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

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

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

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

君去问相识,几人今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