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成不施丹雘唯纸窗水屏萧然如野人之居偶作

高栋虚窗五月凉,客来扫地旋焚香。

白云低绕明月观,涨海东流清暑堂。

病久渴心思沆瀣,梦回馀念属潇湘。

老人夫妇修行久,此处从今是道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高大的房屋和空旷的窗户带来五月的清凉,客人来访时立即清扫地面并焚烧香料。
白云低垂环绕着明亮的月观,涨海之水向东流过清澈的暑堂。
长久患病的我渴望着沆瀣(清凉饮料),梦醒后心中仍牵挂着潇湘(代指远方)。
这对老夫妻修行已久,这里从此将成为他们的修行场所。

注释

高栋:高大的房屋。
虚窗:空旷的窗户。
五月凉:五月的清凉。
扫地:清扫地面。
旋焚香:立即焚烧香料。
白云低绕:白云低垂环绕。
明月观:明亮的月观。
涨海:涨海之水。
清暑堂:清澈的暑堂。
病久:长久患病。
渴心:渴望的心。
沆瀣:清凉饮料。
梦回:梦醒后。
馀念:残留的思念。
潇湘:代指远方。
老人夫妇:老夫妻。
修行久:修行已久。
道场:修行场所。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静谧而清幽的画面。诗人苏辙在五月的高大屋舍中,感受到凉爽的微风,客人来访时,他清扫地面并焚烧香料,营造出一种简朴而雅致的氛围。窗外,白云低垂,环绕着明亮的月观,海潮东流,为清凉的暑日增添了几分宁静。

诗人心中因久病而渴望甘露般的沆瀣(指美酒或甘露),梦醒后仍牵挂着远方的潇湘之地。他与老伴在此修行已久,这所房子仿佛成为了他们精神上的道场,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修行的成果。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欣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寄张芸叟

老矣张芸叟,亲编乐府词。

才高君未觉,手战我先衰。点?旧无对,吟哦今与谁。

十年酬唱绝,欢喜得新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

白发辛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壮心降。

河阳罢后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

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倾缸。

因君遣我添归兴,旧有茅茨濯锦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

家有修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

凌霜自得良朋友,过雨时添好子孙。

试剪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清樽。

风流共道胜桑梓,邻里何妨种百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一)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

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

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

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