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

白发辛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壮心降。

河阳罢后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

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倾缸。

因君遣我添归兴,旧有茅茨濯锦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满头白发辛勤劳苦在小国任职,世俗事务磨损了壮志豪情。
从河阳贬职后成了南边的园丁,彭泽归隐后在北窗下闲躺。
田边杂草丛生,亲手拿起锄头铲草,床头美酒酿成,自己就打开酒缸。
因为你的缘故,激发了我回归田园的兴致,旧居茅屋坐落在美丽的锦江旁。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岁月和经历。
辛勤:形容努力工作,不辞辛劳。
尘劳:世俗的劳苦和烦恼。
壮心:雄心壮志,强烈的事业心。
河阳:古地名,这里代指官场生涯。
南圃:南方的园子,比喻退隐后的田园生活。
彭泽:晋代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以之代指隐居生活。
北窗:象征家居生活,与外界相对的宁静之地。
荷锸:扛着锄头,亲自劳作。
倾缸:倒空酒缸,形容饮酒自乐。
归兴:回归故乡或田园的兴致。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濯锦江:洗涤于锦绣江水,形容环境优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寄题江涣长官南园茅斋》。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描绘了一位在小邦辛勤劳作、壮志稍减的官员形象。"白发辛勤困小邦",写出了主人公年纪已大,但仍勤勉于小地方的职务;"尘劳坐使壮心降",表达了因琐事繁多而内心壮志难酬的感慨。

"河阳罢后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借用了晋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典故,暗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现在只能在南园的茅斋中度过闲暇时光;"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倾缸",描绘了诗人亲自耕作,自酿美酒的生活场景,流露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得。

最后两句"因君遣我添归兴,旧有茅茨濯锦江",表达了朋友的来访激发了诗人回归自然的向往,旧居茅屋位于美丽的锦江边,更增添了归隐的诱惑。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

家有修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

凌霜自得良朋友,过雨时添好子孙。

试剪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清樽。

风流共道胜桑梓,邻里何妨种百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一)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

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

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

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

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

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

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寄题赵㞦承事戏綵堂

春晚安舆遍浙东,永嘉别乘喜无穷。

橐装已笑分诸子,吏道何劳问薛公。

堂上寿樽诸掾集,室中禅论衲僧通。

兴阑却返林泉去,幕府长留孝弟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