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受三首(其二)

贵贱虽异等,名位本虚器。

优伶蒙绣裳,乃与公侯类。

内蕴苟不充,浮华焉足恃?

昔圣廑此念,良用笃厥志。

吾侪等斲输,聊欲鸣一艺。

疾徐难共喻,甘苦常独嗜。

群歆久弗惊,众耻勉无弃。

薄长时自负,朗然增气势。

持此较世荣,何由失吾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寄子受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通过对比贵贱、名位与内在修养的关系,表达了对个人品德与艺术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贵贱虽异等,名位本虚器”,揭示了社会地位与名声地位并非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它们不过是外在的符号和工具。接着,“优伶蒙绣裳,乃与公侯类”以戏子穿着华丽服饰与贵族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外在形式与内在实质之间的区别。

“内蕴苟不充,浮华焉足恃?”则直指内心世界的充实与否是决定一个人真正价值的关键所在,而非表面的装饰或地位。接下来,“昔圣廑此念,良用笃厥志”引用古代圣贤的智慧,强调了对内在修养的重视和坚定的决心。

“吾侪等斲输,聊欲鸣一艺”表达了诗人及其同辈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和努力,即使技艺可能难以被所有人理解或欣赏,但依然坚持自我表达。“疾徐难共喻,甘苦常独嗜”说明艺术创作的过程充满了个人的独特体验,无论是快节奏还是慢条斯理,都只能由创作者独自品味。

“群歆久弗惊,众耻勉无弃”指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吸引并感动人们的心灵,而那些肤浅的作品则容易被人遗忘。最后,“薄长时自负,朗然增气势”描述了在艺术道路上的坚持与自信,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清晰的目标。

“持此较世荣,何由失吾意?”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通过艺术追求来衡量个人成就和幸福的观点,认为只有坚守内心的信念和理想,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外界的认可。

综上所述,《寄子受三首(其二)》通过对比内外、贵贱、名位与内在修养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的个人化体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艺术追求和社会评价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子受三首(其三)

白杨西郭路,累累多邱坟。

暄时来此游,登高观夏云。

披拂垄头树,感念坟中人。

岂不同此欢,音响谁复闻?

古昔豪杰士,身死言不泯。

形质随化往,文字传其神。

胡不少留意,逐俗但纭纭。

朝游酒肉场,暮追狎客群。

但务四时乐,坐亡千载文。

一旦纩息定,灭如风中尘。

寄言同学友,勉为身后身。

形式: 古风

海南寺感旧

昔日海南寺,松杉荫绿苔。

小堂曾乞住,荒径独寻来。

僧殁鹤犹在,客稀花自开。

临风伫遥念,欲去重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山店

村店依谷口,树边聊小休。

鸡鸣寂傍午,客思冷如秋。

石径早桃熟,山田新麦收。

居人足闲乐,涧底濯清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归南村

已知乡路近,原上有新瓜。

旷野风催雨,孤村客到家。

山楼先树出,松径隔溪斜。

聊得闲园里,应开栀子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