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华遗冰

六月侍臣方赐冰,我赋得之从友朋。

开盘一见水玉璞,置坐百步无青蝇。

热肤收汗起疹粟,不有消渴同茂陵。

杜子每思赤脚踏,韩老尝苦如甑烝。

惭无二公才与学,享此足与俗辈矜。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翻译

六月时节,朝廷官员正分发冰块作为赏赐,我因之写诗与朋友共享。
打开一看,那冰如同水晶般纯净,即使放在远处,也没有苍蝇飞近。
炎热让皮肤出汗,甚至起了红疹,若非有冰镇,恐怕会像茂陵人一样口渴难耐。
杜甫常想赤脚踩在清凉的冰上,韩愈也曾感叹酷暑如蒸笼般难受。
我自愧不如杜甫和韩愈的才华和学识,但能享受这份清凉,也足以让我自傲于世俗之人。

注释

侍臣:朝廷官员。
赐冰:朝廷赏赐的冰块。
水玉璞:形容冰块的纯净透明。
青蝇:苍蝇。
茂陵:汉代皇帝陵墓,此处借指酷暑之地。
赤脚踏:杜甫诗中对清凉的向往。
惭:感到惭愧。
才与学:才华和学识。
俗辈:世俗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韩子华遗冰》。诗中描述了夏季酷暑时节,宫廷里赐予官员冰块以解暑的情景。诗人梅尧臣得到冰后,与朋友一同分享,冰的纯净如同水玉璞,即使在炎热之地放置百步,也无苍蝇骚扰。他感受到冰带来的凉爽,皮肤上的疹粟得以收敛,甚至想象着若能像杜甫那样赤脚踏冰,或如韩愈忍受蒸笼般的酷热,也是一种乐趣。

诗人自谦没有杜甫和韩愈那样的才华和学识,但能享受到这份清凉,已足以让他感到自豪,与世俗之人相比,别有一番滋味。整首诗通过描绘冰的珍贵和夏日的酷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清雅生活的满足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韩玉汝遗油

朝读百纸书,夜成几篇书。

明明白昼有阳乌,黕黕暗室无蟾蜍。

目睛须藉外物光,日月不到卑蔀居。

君能置以清油壶,暝照文字灯焰舒。

妇将膏发云鬓梳,瓶底浊浓留脂车。

所益既如此,所感当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

往岁陪祠泰坛下,始一相见如相知。

我今入幕君有待,喜得款语胜前时。

便嗟陈事日侵汨,虽欲数面曾无期。

忽闻兵吏已迎候,马有行色车将脂。

贺君有意事清简,太守亦鄙寻常为。

骐骥步骤岂局促,凤皇羽翼多威仪。

汉家近亲不复有,召父旧闻于今隳。

隳由狂者生利害,曾未略究民间宜。

祇言引水幸圭赋,矫请罢毁功何施。

千载厚惠一日去,至今农亩空嗟咨。

夫子才高识且远,勿畏势力重扶持。

他年人作去思颂,愿以大字书长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

牡丹开尽桃花红,班笋迸林犀角丰。

两株远寄川上鸿,韩郎辍口赠楚翁。

便令剥锦煮荆玉,甘脆不道箪瓢空。

小谢旧城昭亭下,侵天筀竹溪西东。

螗螂生后出牙茁,罗列满地争强雄。

是时楚翁所食寡,朝饭暮饭唯其充。

今来得此谓过分,一贵一贱物苟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韩持国遗洛笋

龙孙春吐一尺牙,紫锦包玉离泥沙。

金刀璀错截嫩节,铜驼不与大梁赊。

持寄韩郎绿蒲束,莫令卫女苦思家。

韩郎才调偏能赋,分饷唯思楚景差。

因之善谑诵淇澳,欲学报投无木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