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总戎三水之会夜归二首(其二)

将船中夜归,潮到翳门溪。

孤帆背月收,白云还满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湛若水的《从郭总戎三水之会夜归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归航画面。诗人乘船归来,当潮水涨起到翳门溪时,他独自一人,帆影在月光下渐渐消失,仿佛被月亮吞噬。此时,周围的环境更是清寂,满天的白云映照在他身上,如同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纱衣。诗人通过“孤帆背月收”和“白云还满衣”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夜晚航行的孤独与静谧,也寓含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触,以及内心的恬淡与超脱。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传达出一种淡泊而深沉的意境。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得垂虹泉悬壁岩

东行度龙溪,遵岭北而西。

回望烟霞洞,中居控四维。

前得垂虹泉,珊珊落云端。

壁立如斩削,鸟道孤岩悬。

于兹宜揽结,或可作小歇。

洗耳与枕流,长以师峻洁。

形式: 古风

示诸生兼告同志

圣人亦人为,诸子早辨志。

持此忠信资,何远不可至。

尧舜称大圣,其道孝弟耳。

孝弟谁不然,鲜或见天理。

天理天所为,超然绝人伪。

夫谁能举之,聪明与睿智。

兹理何由臻,执事自敬始。

形式: 古风

考室

丁丑孟冬吉,湛子辟烟霞。

虽非鹿门胜,亦携庞公家。

乃开正义堂,乃建崇经楼。

乐阁在堂前,茹芝在楼头。

有亭面西壁,丽泽双泉北。

退轩后洞居,峻洁垂虹侧。

亦或考金钟,亦或击石鼓。

前抚卧龙吟,后引九龙舞。

七曜明天经,三水察地理。

俯仰参两间,其道一而已。

形式: 古风

酬方吏部石泉与烟霞同板筑

石泉在樵东,烟霞在樵西。

同家宇宙内,况复同藩篱。

若欲散沈郁,登高以眺遐。

方子于斯时,不弃来烟霞。

若欲翕发散,入谷听潺湲。

湛子于斯时,不厌过石泉。

春暮方发育,石泉颇幽独。

万水与千山,烟霞堪寓目。

秋冬美朝暾,烟霞颇高寒。

晞发与炙背,石泉宜借眠。

绕泉为盘阻,谁复争子所。

伏虎与盘龙,呵禁乎不可。

诸子游大科,亦须从大路。

有或非吾徒,攻之以石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