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己酉春正月十有一日吾友张君汉臣下世家贫不能葬乡邻办丧事诸君皆有吊章且邀余同赋每一忖思辄神情错乱秉笔复罢今忽四旬矣欲绝不言无以表其哀因作古意四篇虽比兴之不足观者足知予志之所在则进知吾汉臣也无疑(其二)

北方有黄鹄,饱义气勇烈。

天寒辞故巢,思欲近丹穴。

吁嗟翅翎短,云海路隔绝。

凤皇不相待,孤愤无由泄。

耻与鸱鸢群,朝夕肆饕餮。

一步两叫号,心摧口流血。

侧头向苍昊,永与羁雌决。

人皆尚鸱鸢,反谓黄鹄劣。

世无弃瓢翁,轩轾定谁说。

猿鹤与沙虫,泯泯同一辙。

悲来结中肠,欲辩再三咽。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只黄鹄的遭遇,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黄鹄象征着正义、勇气和高尚,它渴望接近象征吉祥的丹穴,却因为翅膀短小、云海路绝而无法实现。这不仅反映了黄鹄个人的困境,也隐喻了社会中那些坚守正义、追求理想的人们常常面临的现实局限。

诗中提到的“凤皇不相待”,暗指社会对正义之士的忽视或冷漠,使得他们感到孤独和愤慨。“耻与鸱鸢群”则强烈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鄙视和拒绝。黄鹄的叫声和泪水,以及它对苍天的绝望呼喊,都展现了个体在面对不公时的痛苦和挣扎。

诗人通过黄鹄的故事,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正义之士的误解和轻视,强调了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对公正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朋友张汉臣的深切哀悼,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深刻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在不公面前个体的无力感和抗争精神。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赠答封仲坚

念昔始读书,志本期王佐。

时哉不我与,触事多坎坷。

归来濯尘缨,羸装聊解驮。

午芹多奇峰,流水出其左。

誓求十亩田,于此养慵惰。

种椒盈百区,栽竹仅万个。

自谓得所依,心口默相贺。

经营久未成,韫椟乏奇货。

低徊不能去,借宅便高卧。

始构茆三閒,榱桷久摧挫。

暑雨畏霖潦,霜风苦掀簸。

岂无富贵人,粟布救寒饿。

耻随肥马尘,拥鼻不敢唾。

淹延岁月深,十手指庸愞。尘埋剑锋?,弹铗悲无那。

时当春之仲,桂魄月半破。

丁丁闻啄门,有客来相过。

探怀出新作,高唱成寡和。

清辞丽卿云,齐梁那复课。

蹇余鞭不前,踯躅蚁旋磨。

枯肠藜苋苦,奇字厌搜罗。

君乎真可人,沽酒酌通播。

酒酣胆气粗,狂言惊四座。

旧游渺何许,行路方轗轲。

作诗寄同声,别离伤老大。

形式: 古风

兴上人驻锡姑射之麓他日邀余所居之净乐斋勉为赋此

我爱兴上人,閒处先著脚。

虽有买山钱,难寻一丘壑。

向来栖息地,龙象久寂寞。

重寻林下径,竹石苦纷薄。

溪水恣交流,岩花自开落。

却埽丈室中,一瓶还一钵。

净乐题其颜,尘缘聊解缚。

寥寥千载下,此理谁发药。

我今为拈出,未免一重错。

有净必有垢,无苦亦无乐。

浑沌元不死,七窍刚自凿。

郑重庵中人,万法本无著。

独有太古心,油然满寥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