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鹤曲

主人一去池水绝,池鹤散飞不相别。

青天漫漫碧水重,知向何山风雪中。

万里虽然音影在,两心终是死生同。

池边巢破松树死,树头年年乌生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主人离后池水干涸,池中鹤各自飞散未曾告别。
蓝天辽阔碧水深重,它们不知飞向哪座雪山之中。
虽然相隔万里声音形影仍存,但两人的心终究生死与共。
池边鸟巢破损松树枯死,树顶每年乌鸦仍在育雏。

注释

主人一去:主人离开。
池水绝:池水干涸。
池鹤:池中的鹤。
不相别:没有互相告别。
青天漫漫:广阔的蓝天。
碧水重:深绿色的水显得沉重。
知向何山:不知道飞向哪座山。
风雪中:风雪交加的地方。
万里虽然:尽管距离遥远。
音影在:声音和形象依然存在(指情感上的联系)。
两心:两个人的心。
终是死生同:最终生死与共,心意相连。
池边巢破:池塘边的鸟巢破了。
松树死:松树枯死了。
树头:树的顶端。
年年乌生子:每年乌鸦都在那里养育后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和自然景物的交织,表达了对远去亲朋的思念与不舍。"主人一去池水绝,池鹤散飞不相别",开篇便设定了主人的离开,如同池塘断流,使得原本聚居在此的鹤群四散,仿佛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情绪,不忍心与池塘这个曾经共处的地方告别。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情感交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青天漫漫碧水重,知向何山风雪中",接着描写了一片广阔无垠的天空和深邃的碧水,诗人通过这种景物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知向何山风雪中"则更加深化了这份思念,让人想象着亲人可能身处的荒寒之地,风雪交加,心中的牵挂与忧虑也随之而来。

"万里虽然音影在,两心终是死生同",诗人通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强调了情感的深厚,即便相隔万里,但彼此之间的声音和身影仿佛仍旧存在,而这种精神上的联系,是即使生命与死亡也无法割裂的。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哲理,也凸显了人性中对亲密关系的渴望。

"池边巢破松树死,树头年年乌生子",最后两句转向自然景物的变化,池塘旁的鸟巢已然破败,松树也随之枯萎,但即便如此,每到年岁更替时,松枝顶端依旧有乌鸦筑巢生息,这或许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事变迁的反思,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哲理思考,是一首情调沉郁、意境幽深的佳作。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励学

买地不肥实,其繁系耕凿。

良田少锄理,兰焦香亦薄。

勿以听者迷,故使宫徵错。

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

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

况我性顽蒙,复不勤修学。

有如朝暮食,暂亏忧陨穫。

若使无六经,贤愚何所托。

形式: 古风

园果

雨中梨果病,每树无数个。

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坏屋

官家有坏屋,居者愿离得。

苟或幸其迁,回循任倾侧。

若当君子住,一日还修饰。

必使换榱楹,先须木端直。

永令雀与鼠,无处求栖息。

坚固传后人,从今勉劳力。

以兹喻臣下,亦可成邦国。

虽曰愚者词,将来幸无惑。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宋氏五女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

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

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

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行成闻四方,徵诏环佩随。

同时入皇宫,联影步玉墀。

乡中尚其风,重为修茅茨。

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