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度话其子能言前世事江晦叔有诗次韵(其二)

往来积习几生身,石上精魂世共闻。

北涧水通南涧水,南山云绕北山云。

光含众色珠常静,影入千溪月不分。

试向道人谈实相,神奇腐臭但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一生中积累的往来习惯,石头上的精灵世人皆知。
北边的溪水连着南边的溪水,南山的云雾环绕着北山的云雾。
光芒包含众多色彩,珍珠般静谧,月影映入千条溪流,难以分辨。
试着向道士谈论真实的事物,神奇与腐朽之事纷繁复杂。

注释

往来:指频繁的交往或经历。
积习:长期养成的习惯。
精魂:指石头上的灵性象征。
世共闻:世人皆知。
北涧:北方的溪流。
南涧:南方的溪流。
南山:南方的山。
绕:环绕。
北山:北方的山。
光含众色:光芒包含各种色彩。
珠常静:像珍珠般静止不动。
影入千溪:月影映入众多溪流。
月不分:月光不分彼此。
道人:修道之人。
实相:事物的真实面貌。
神奇腐臭:神奇和腐朽的事物。
纷纷:杂乱无章。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内容表达了对佛法中轮回转世观念的理解和感悟。开篇“往来积习几生身”即点明了主题,意指生命的轮回积累已经历经多个轮回。而“石上精魂世共闻”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接着,“北涧水通南涧水,南山云绕北山云。”这两句诗用对仗手法,通过水流相连和云游四方的意象,表达了宇宙万物间的内在联系,展现了一种超越空间限制的哲学思考。

“光含众色珠常静,影入千溪月不分。”此处“光”与“影”的对比,寓意于心灵的宁静与光明,以及它对万物的包容,不论是光明还是阴影,都能融汇在一体之中。

最后,“试向道人谈实相,神奇腐臭但纷纷。”诗人通过这两句话,似乎是在探讨生命真谛与世间种种现象的矛盾和复杂性。这里“神奇”可能指的是超自然、难以理解的事物,而“腐臭”则象征着凡尘俗世的污浊和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生命和心灵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轮回观念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静坐

一室萧然不受尘,帘垂疏竹映深门。

拥衾调气烦呼吸,据案翻书费讨论。

南郭子綦初丧我,毗耶摩诘已忘言。

尽传息虑何须息,窍凿无伤混沌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慜禅师

湘南衡岳水,分得一支来。

宴坐秋峰静,澄心夜月开。

清风生虎锡,惊电护龙杯。

昨夜飞香动,山神礼宝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大圆庵(其二)

焚香置榻拂氍毹,困倚蒲团坐结趺。

丈室曾瞻一居士,台山岂有两文殊。

信心自得超三界,明眼何尝滞四隅。

伯雪相逢能目击,电机已笑涉泥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题大圆庵(其一)

星郎步履在清禅,雅结新庵赋大圆。

譬喻河沙终未尽,含弘法界外无边。

浑成独转离诸相,不立中间绝两偏。

闻说毗耶在方丈,众人欲问却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