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

一室萧然不受尘,帘垂疏竹映深门。

拥衾调气烦呼吸,据案翻书费讨论。

南郭子綦初丧我,毗耶摩诘已忘言。

尽传息虑何须息,窍凿无伤混沌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书房清静不染尘,稀疏竹帘掩深门。
裹着被子调整气息,读书写字都需费神。
南郭子綦初尝失我境,毗耶摩诘已无需言传。
彻底放下忧虑,又何需真的停止,开凿智慧之窍,混沌本性犹在。

注释

萧然:清冷寂静。
尘:尘世纷扰。
帘:窗帘。
疏竹:稀疏的竹子。
深门:深宅大院。
拥衾:裹着被子。
调气:调整呼吸。
烦呼吸:感到呼吸困难。
据案:手握书桌。
翻书:翻阅书籍。
费讨论:需要深入思考。
南郭子綦:古代哲学家,主张忘我。
丧我:失去自我意识。
毗耶摩诘:佛教人物,常指达摩。
忘言:无需言语表达。
息虑:放下忧虑。
何须息:何必停止。
窍凿:智慧的开启。
混沌存:原始的、未分化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炼者在深山之中静坐冥想的场景。"一室萧然不受尘"表明他隐居于一间干净整洁、无尘无染的小屋内,远离世俗的喧嚣。"帘垂疏竹映深门"则是对这位修炼者所在之地的一种描绘,竹帘低垂,将外界的纷扰阻隔开来,只留下清风徐来的自然景象。

接着两句"拥衾调气烦呼吸,据案翻书费讨论"展示了修炼者的内心世界。他在调整呼吸,与内丹相合,通过翻阅经典寻求修炼的秘诀,但这过程并不轻松,而是需要投入极大努力的。

"南郭子綦初丧我,毗耶摩诘已忘言"中的“南郭子綦”和“毗耶摩诘”可能是指某种修炼法门或经典,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这些曾经研究的知识已经淡忘,只留下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尽传息虑何须息,窍凿无伤混沌存"则是对这种淡忘的一种肯定。诗人认为既然已经达到了某种修为,那么就不需要再去追求外在的知识和名相,只需保持内心的宁静即可。在这里,“窍凿”指的是对道理的深刻理解,而“混沌存”则是形容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回到了初始的纯净无染。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在修炼和精神宁静的追求,以及他对于知识与名相淡然处之的态度。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慜禅师

湘南衡岳水,分得一支来。

宴坐秋峰静,澄心夜月开。

清风生虎锡,惊电护龙杯。

昨夜飞香动,山神礼宝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大圆庵(其二)

焚香置榻拂氍毹,困倚蒲团坐结趺。

丈室曾瞻一居士,台山岂有两文殊。

信心自得超三界,明眼何尝滞四隅。

伯雪相逢能目击,电机已笑涉泥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题大圆庵(其一)

星郎步履在清禅,雅结新庵赋大圆。

譬喻河沙终未尽,含弘法界外无边。

浑成独转离诸相,不立中间绝两偏。

闻说毗耶在方丈,众人欲问却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武侯庙(其二)

天厌炎灵暗不开,欲吹馀烬发寒灰。

强因徐庶南阳起,能枉周瑜赤壁来。

常见英风吹草木,尚存精魄动云雷。

西南遗爱无时歇,不逐长江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