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

古今荡荡入相思,古不休,今不休。

我生其时,何日自繇,转眼白头。

节序肯饶人,云物何悠悠。

秋虫暮入耳,霜鸿朝入视。

蹀躞步郊原,愁坐不能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古歌》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古今荡荡入相思”,开篇即以“古今”二字点出时间的跨度,将读者带入一个跨越时空的情感世界中,引出对永恒情感的探讨。“荡荡”二字则赋予了这种情感以广阔无垠的意境,仿佛在说,无论古今,相思之情都是如此深沉而浩瀚。

接下来,“古不休,今不休”两句,直接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恒久不变,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情感都未曾停歇,持续不断地在人们心中流淌。这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读者不禁产生共鸣,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感波动。

“我生其时,何日自繇,转眼白头”三句,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生于这个特定的时代,却不知道何时才能自由地生活,转眼间就已白发苍苍。这种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哀叹,让人深感岁月无情,青春易逝。

“节序肯饶人,云物何悠悠”两句,诗人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个人的生命历程相对照,指出自然界不会因为人的存在而有所偏爱,云物悠然自得,而人却在岁月的流转中逐渐老去。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秋虫暮入耳,霜鸿朝入视”描绘了一幅秋夜与清晨的画面,秋虫的低鸣与霜鸿的飞翔,既是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两句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最后,“蹀躞步郊原,愁坐不能起”两句,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和姿态,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沉重与无法摆脱的愁绪。他独自漫步在郊原之上,愁苦难解,即使想坐下休息也无法做到,这份无法排遣的愁绪,如同沉重的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哀叹,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悲歌

欲歌恐泪先放,欲望恐泪先垂。

风吹日微,百草变衰。所思寸云生,所见千林满。

举手折千林,尽作一寸短。

形式: 古风

战城南

战城南,死河北,河鱼上食乌意逼。

为鱼谓乌,莫竞微躯。

城东新战斗,尸尸枕藉尽肥腴。

飞骑出没,残兵计谋。敌踪今暂远,功赏可尸求。

尸莫守,泣冤燐,闭腐口。

愿乌相食先自首,首蒙贼名安可朽。

生负国恩,死为人冒功。兵言何伤,尸心不同。

形式: 乐府曲辞

代淮南王

淮南王,立小山,八公相见尽童颜。

不愿大藩愿大年,八公右左语丹玄。

语丹玄,指仙经。

天地大文不可明,阴阳百六妒虚清。

紫房彩女色如神,朝朝暮暮倚君身。

倚君身,结君臂。为云为水,从君至西。

日难升,秋难夏,金风飒飒吹长夜。

形式: 乐府曲辞

西门行

出西门,望秋声。绕树驱蝉出,蝉困初醒。

呼蝉语支离,鼓翅迎安能。

寂愁久相对,舍汝复行行。穿窈谷,出深松。

长歔下夕阳,肃肃起天风。

振衣千仞石,挥鞭九叠峰。

顾视人间世,闻见殊不同。

不为世人烦苦逼,谁鼓逸足游上清。

不为世人烦苦逼,谁鼓逸足游上清。

天半飞天籁,心耳愧初生。

人间何所有,苍蝇响重轻。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