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六)

瑶花已三白,腊戍当兹晨。

田家愿丰稔,对此尤欣欣。

岁功已云毕,斗酒叙比邻。

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

惭予不耕者,承乏侍紫宸。

素餐不见斥,惟应仰皇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腊日时节,田间农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诗人作为朝廷官员,虽未亲耕却能共享国家之福的感慨。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对皇恩的感激。

首句“瑶花已三白”,以“瑶花”比喻雪花,点明了腊日的节气特征,雪花纷飞,大地银装素裹。“腊戍当兹晨”,描述了此时正是腊月的早晨,天气寒冷而充满节日的氛围。

接着,“田家愿丰稔,对此尤欣欣。”写出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与喜悦,他们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格外高兴。这种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体现了农耕文化中的朴素哲学。

“岁功已云毕,斗酒叙比邻。”表明一年的劳作已经结束,人们在欢庆之余,也通过饮酒的方式,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体现了和谐的社会关系。

“共言足公赋,击壤同尧民。”这里引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百姓对国家赋税政策的满意,如同古代圣君尧的治国理念,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最后,“惭予不耕者,承乏侍紫宸。”诗人自谦自己并非亲自耕作之人,但能够侍奉在皇帝身边,享受国家的恩泽,内心感到既惭愧又庆幸。

“素餐不见斥,惟应仰皇仁。”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实际贡献,但并未受到责备,这都是因为皇上的宽厚仁慈。全诗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大夫对国家、对皇恩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七)

我本山泽民,浪迹随渔樵。

岂意蒙齿录,置身事清朝。

矧居翰林场,交好皆英僚。

岁时遇伏腊,诗酒常见招。

壮怀固浩浩,白发何萧萧。

醉来目云汉,寂默神弥超。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炯竺庵之宁波都纲

师本学佛徒,而我忝从仕。

儒墨虽不同,崇教各鸣世。

溯流求其原,要亦无二致。

皇朝设僧司,统属官府例。

自非名胜流,此职良不易。

师今预兹选,领命辞丹陛。

都城雪初晴,越水春将媚。

斋馀只翻经,公退但哦偈。

难忘北阙心,广演西乾意。

惭余老无成,素餐糜廪饩。

终当效季真,共结方外契。

形式: 古风

为游伯瑰题静观卷

群动日扰扰,何由止嚣烦。

我心一以静,庶或澄其源。

天高四山寂,日落孤云骞。

至理无不在,朝市同丘园。

君应领斯妙,吾亦忘吾言。

形式: 古风

赠友

君家住苏城,我家居锡县。

乡里旧知名,都门才识面。

君当职筦库,我幸勤笔砚。

退公无所为,得暇辄相见。

清玩常命观,芳樽屡叨宴。

交情尚平易,世务总谙练。

处静惟端庄,遇剧即通变。

叹羡徒尔嘉,怀惭未能荐。

适兹代者至,复预天官选。

谁言九霄长,独快六翮健。

扶摇良可期,惟恐迹相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