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二弟时往临川

萧条冬风高,吹我冠上霜。

我行岁已寒,悲汝道路长。

持以犬马心,千里不得将。

使汝身百忧,辛苦冒川梁。

青灯照诗书,仰屋涕数行。

不有亲戚思,讵知远游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冬季的景色荒凉,寒风吹过,使我头上的白发更显霜白。
我已经度过艰难的一年,同情你漫长的道路充满困苦。
我怀着如犬马般忠诚的心,却无法随你一同踏上千里之行。
你的旅途充满忧虑,艰辛地穿越河流山梁。
在昏黄的灯光下,我对着书籍哭泣,心中满是对你的思念。
如果没有亲朋的思念,怎能体会这远离家乡的悲伤。

注释

萧条:荒凉, 寒冷。
霜:白霜, 指白发。
岁已寒:一年艰难。
悲:同情, 悲伤。
犬马心:忠诚之心。
不得将:不能同行。
身百忧:身心忧虑。
冒:经历, 度过。
青灯:昏黄的油灯。
涕:眼泪。
亲戚思:亲朋的思念。
远游伤:远离家乡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严寒的冬季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诗中以萧瑟的冬风、霜冻的冠饰开篇,营造出一种寒冷孤独的氛围。"我行岁已寒"表明时光流逝,年华渐老,而"悲汝道路长"则透露出诗人对兄弟远行所面临的艰难与危险的忧虑。

"持以犬马心"一句,诗人用古代将士兵比作犬马来表达自己的不忍和牵挂之情。接着"千里不得将"则强调了无论距离多么远,都无法带走这份牵挂。这两句极富含蓄,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兄弟的关切。

"使汝身百忧"一语,指的是兄弟在旅途中所遭遇的一切烦恼和困难。"辛苦冒川梁"则具体化了这些艰辛,川梁往往险峻,行走其中更添辛劳。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诗人独处时的情景,"青灯照诗书"构建了一幅静谧的夜读图景。"仰屋涕数行"则表达了诗人在阅读时不禁泪下,感怀无限。

最后两句"不有亲戚思,讵知远游伤"更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通过否定来强调,只有亲人的思念才能体会到远行之痛苦。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远方兄弟的牵挂。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深沉的兄弟之情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王逢原

北风吹云埋九垓,草木零落空池台。

六龙避逃不敢出,地上独有寒崔嵬。

披衣起行愁不惬,归坐把卷阖且开。

永怀古人今已矣,感此近世何为哉。

申韩百家爇火起,孔子大道寒于灰。

儒衣纷纷欲满地,无复气焰空煤炱。

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真奇材。

楩楠豫章概白日,秖要匠石聊穿裁。

我方官拘不得往,子有闲暇宜能来。

晤言相与入圣处,一取万古光芒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浅溪受日光烱碎,野林参天阴翳长。

幽鸟不见但闻语,小梅欲空犹有香。

长年无可自娱戏,远游虽好更悲伤。

安得冬风一吹汝,手把诗书来我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孙正之

少时已感韩子诗,东西南北俱欲往。

新年尤觉此语悲,恨无羽翼超惚恍。

肺肝欲绝形骸外,涕洟自落衣巾上。

此忧难与世共知,忆子论心更惆怅。

形式: 古风

寄朱氏妹

昔来高邮居,我始得朱子。

从容谈笑间,已足见奇伟。

行寻城阴田,坐钓渠下沚。

归来同食眠,左右皆图史。

入视尔诸幼,欢言亦多祉。

当时独张倩,远在庐山趾。

沈君未言昏,名已习吾耳。

安知十年来,乖隔非愿始。

相逢辄念远,悲吒多于喜。

今兹岂人力,所念皆聚此。

诸甥昔未有,满眼秀而美。

低徊吾亲侧,亦足慰劳止。

嗟予迫时恩,一传日千里。

尔舟亦已戒,五两翩然起。

萧萧东南县,望尔何时已。

空知梦为鱼,逆上西安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