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孙郑昱

卜葬得假告,南出安上门。

鞭马六十里,暮投中书村。

村翁馆我宿,茅屋欲黄昏。

有客忽投刺,自称一品孙。

气貌不凡俗,因为开酒樽。

坐久问家谍,其族大且繁。

池州有清节,滥觞登洪源。

太傅擅鸿笔,入相又出藩。

其家本开封,改号一何尊。

至昱始六代,布衣老丘樊。

跨驴入府县,驱犊耕郊原。

家庙固已毁,国史空具存。

盛德百世著,功必格乾坤。

高太已不祀,羡絪何可论。

况复起章句,乘时宠便蕃。

子孙虽替陵,尚得守田园。

我爱三代时,法度有深根。

卿大夫称家,世世奉蘋蘩。

四民有定分,宦路无驰奔。

自从杂伯道,倾夺日喧喧。

脱耒秉金钺,吮笔乘朱轩。

朝荣又暮辱,容易如掌翻。

古道不可复,颓波益以浑。

何况度木者,倒置轮与辕。

我亦起白屋,两朝直紫垣。

荫子有官常,赏延弟与昆。

尽待食人禄,将何报君恩。

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

吾族不力穑,终岁饱且温。

虽非享富贵,亦以蠹黎元。

唐贤尚消歇,我辈奚足言。

呼儿讽此诗,播在篪与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占卜选好墓地暂告一段,向南出了安定门。
策马疾行六十里,傍晚投宿中书村。
村里的老人留我住宿,茅屋临近黄昏。
忽然有客人来访递名片,自称是一品孙。
他气质非凡,于是打开酒坛。
坐久了询问家族史,他们族大分支繁。
池州有清廉的名声,源自源头洪源。
太傅擅长大笔,入朝为相又外放。
他们家族本籍开封,后来改名尊贵无比。
到昱这一代已有六代,平民百姓生活在丘樊。
骑着驴进入府县,赶牛耕种田原。
家庙早已毁坏,国史记载仅留存。
他们的美德流传百世,功绩必定感动天地。
高太傅已无人祭祀,羡慕之情难以言表。
更何况追求文采,乘势而起,权势显赫。
子孙虽然衰落,还能守住田园。
我欣赏三代之时,法律制度根基深厚。
卿大夫之家按家规生活,世代遵循礼法。
士农工商各有定分,仕途不再奔忙。
自从风气败坏,争夺权力日益喧嚣。
有人放下农具握权柄,有人提笔坐上高官。
朝荣夕辱,变化如同翻手覆掌。
古道难再回,颓废之流更混浊。
更何况那些颠倒黑白之人,混淆是非。
我也曾出身寒微,两朝任职紫禁城。
荫庇子孙有官位,赏赐扩展到弟侄。
享受朝廷俸禄,却不知如何回报君恩。
农桑是国家的根本,孝义自古被推崇。
我们家族不务农,但一年到头温饱无忧。
虽然不是富贵人家,但也侵蚀了黎民。
唐代贤人已消逝,我们又能说什么。
唤来孩子吟诵这首诗,让它流传子孙后代。

注释

卜葬:占卜选墓地。
假告:暂告一段。
南出:向南出。
安上门:安定门。
中书村:村庄名。
馆:留宿。
一品孙:自称一品官员的后裔。
开酒樽:打开酒坛。
家谍:家族历史。
池州:地名。
滥觞:起源。
太傅:古代官职。
鸿笔:大笔。
开封:古地名。
一何尊:非常尊贵。
至昱:到某个人。
布衣:平民。
丘樊:田野。
度木者:混淆是非的人。
轮与辕:比喻是非。
白屋:寒门。
紫垣:皇宫。
荫子:庇荫子孙。
官常:常有官职。
弟与昆:弟弟和兄弟们。
食人禄:领取俸禄。
将何报:拿什么报答。
农桑:农业和蚕桑。
蠹:侵蚀。
黎元:百姓。
唐贤:唐代贤人。
消歇:消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自称为一品孙的客人夜宿村中情景,通过对话和叙述展现了这个人的家世、品行以及时代变迁之感。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充满了浓郁的古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卜葬得假告”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客人对墓地选择的重视,这已经透露出其对于家谱、祖先崇拜的重视。紧接着,“南出安上门”显示了客人的方向和目的,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感觉。

“鞭马六十里”则展现了行程的远近和速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交通状况的艰难。至于“暮投中书村”,则是对时间和空间的一个交织,既有夜幕降临的急迫感,也有寻找庇护之地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村翁馆我宿,茅屋欲黄昏”描绘了客人在乡村老人的家中借宿的情景,这里的“茅屋欲黄昏”更是增添了一抹时间流逝的诗意。随后,“有客忽投刺,自称一品孙”则揭示了客人的身份和地位,这个身份在当时社会等级中占据重要位置。

“气貌不凡俗,因为开酒樽”通过客人的举止和外表,以及他开启酒宴的情景,展现了其非凡的品性和生活方式。紧接着,“坐久问家谍,其族大且繁”则进一步描绘了客人对自己家族渊源的自豪以及对于家族历史的关切。

诗中后半部分开始回忆和反思,从“池州有清节,滥觞登洪源”到“功必格乾坤”,展示了客人的家谱和先祖的事迹,以及他们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这些记叙充满了对家族荣誉的自豪,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

至于“高太已不祀,羡絪何可论”则透露出对于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和对现实状况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况复起章句,乘时宠便蕃。子孙虽替陵,尚得守田园”,表达了客人对于家族命运的思考,以及面对时代变迁所持有的态度。

最后,“我爱三代时,法度有深根”至“呼儿讽此诗,播在篪与埙”一系列的抒情和叙述,不仅是对古代法制文化的赞美,也是对于家族教育传统的肯定,更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维护传统、继承先贤之道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个客人的夜宿经历,勾勒出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以及个体对家族文化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士族的生活状态,更是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一种颂扬。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七夕

去年七月七,直庐闲独坐。

西日下紫微,东窗晕青琐。

露柳蜩忽鸣,风帘燕频过。

寂寂红药阶,槿花开一朵。

时清无诏诰,性澹忘物我。

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

梦入无何乡,蛱蝶甚幺么。

孰谓处深严,自得放慵惰。

中官传宣旨,御诗令属和。

惊起俨衣冠,拜舞苍苔破。

逸翰龙蛇走,雅调金石播。

洋洋百世音,乃赓强牵课。

暮随丞相出,自谓天上堕。

归来备乞巧,酒肴间瓜果。

海物杂时味,罗列繁且夥。

家人乐熙熙,儿戏舞娑娑。

宠辱方若惊,倚伏忽成祸。

九月谪商于,羁縻复穷饿。

凤仪困鸱嚇,骥足翻鳖跛。

山城已僻陋,旅舍甚丛脞。

夏旱麦禾死,春霜花木挫。

吾亲极衰耄,吾命何轗轲。

稚子啼我前,孺人病我左。

玄发半凋落,紫绶空垂拖。

客计鱼脱泉,年光蚁旋磨。

昨夜枕簟凉,西郊忽流火。

河汉势清浅,牛女姿婀娜。

商土本硗瘠,商民久劳瘅。

霜旱固不支,水潦复无柰。

居人且艰食,行商不通货。

郡小数千家,今夕唯愁呵。

吾儿索来禽,倾市得一颗。

举家成大笑,愁眉略舒亸。

自念一岁间,荣辱两偏颇。

赖有道依据,故得心安妥。

穷乎止旅人,达也登王佐。

匏瓜从系滞,糠秕任扬簸。

批凤不足言,失马聊自贺。

委顺信吾生,无可无不可。

形式: 古风

八绝诗(其六)归云洞

碧洞何眈眈,呀然倚山根。

朝云出如呕,暮云归如吞。

大块气不死,兹为玄牝门。

怪石拥左右,势若貙虎蹲。

旁行数十步,漆黑不可扪。

安得鞭烛龙,为吾前驰奔。

寻尽神仙窟,一一知其源。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八绝诗(其二)白龙泉

崖石何凿凿,渤潏涌山脚。

含虚光可鉴,倒影壁如削。

瀰漫到前溪,支脉通远壑。

白龙乃神物,胡此恋一勺。

势能为霖雨,力可兴雷雹。

上天未有命,兹焉缩头角。

应防困蝼蚁,泥蟠讵敢跃。

菹醢曾是忧,豢养殊非乐。

亦如君子道,出处贵先觉。

吾生苦迁谪,未免郡政缚。

偶来泉畔坐,感兴题秋箨。

斗薮缨上尘,试就清涟濯。

聊将一掬水,洗我面惭怍。

日暮不忍归,风埃满城郭。

形式: 古风

八绝诗(其七)阳冰篆

泠泠庶子泉,落落阳冰笔。

云气势崩垂,龙蛇互蟠屈。

峄山既劘灭,石鼓又缺失。

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

模印遍华夷,流传耀缃帙。

书诚一艺尔,小道讵可忽。

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