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去年七月七,直庐闲独坐。

西日下紫微,东窗晕青琐。

露柳蜩忽鸣,风帘燕频过。

寂寂红药阶,槿花开一朵。

时清无诏诰,性澹忘物我。

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

梦入无何乡,蛱蝶甚幺么。

孰谓处深严,自得放慵惰。

中官传宣旨,御诗令属和。

惊起俨衣冠,拜舞苍苔破。

逸翰龙蛇走,雅调金石播。

洋洋百世音,乃赓强牵课。

暮随丞相出,自谓天上堕。

归来备乞巧,酒肴间瓜果。

海物杂时味,罗列繁且夥。

家人乐熙熙,儿戏舞娑娑。

宠辱方若惊,倚伏忽成祸。

九月谪商于,羁縻复穷饿。

凤仪困鸱嚇,骥足翻鳖跛。

山城已僻陋,旅舍甚丛脞。

夏旱麦禾死,春霜花木挫。

吾亲极衰耄,吾命何轗轲。

稚子啼我前,孺人病我左。

玄发半凋落,紫绶空垂拖。

客计鱼脱泉,年光蚁旋磨。

昨夜枕簟凉,西郊忽流火。

河汉势清浅,牛女姿婀娜。

商土本硗瘠,商民久劳瘅。

霜旱固不支,水潦复无柰。

居人且艰食,行商不通货。

郡小数千家,今夕唯愁呵。

吾儿索来禽,倾市得一颗。

举家成大笑,愁眉略舒亸。

自念一岁间,荣辱两偏颇。

赖有道依据,故得心安妥。

穷乎止旅人,达也登王佐。

匏瓜从系滞,糠秕任扬簸。

批凤不足言,失马聊自贺。

委顺信吾生,无可无不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所创作的《七夕》,通过对七夕节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和个人生活中的悲凉。全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开篇“去年七月七,直庐闲独坐”即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思考的情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西日下紫微,东窗晕青琐”,“露柳蜩忽鸣,风帘燕频过”,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而后半部分则转入现实生活的描述,“中官传宣旨,御诗令属和”等句流露出作者对政治环境的无奈与挣扎。同时,通过家人、子女的描写,如“稚子啼我前,孺人病我左”,表达了作为父亲的关切之情。

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不忘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如“商土本硗瘠,商民久劳瘅”等句,显示出作者对时事的深刻洞察和同情心。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集自然描写、个人情感抒发与社会思考于一体的诗作,展现了宋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维度。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八绝诗(其六)归云洞

碧洞何眈眈,呀然倚山根。

朝云出如呕,暮云归如吞。

大块气不死,兹为玄牝门。

怪石拥左右,势若貙虎蹲。

旁行数十步,漆黑不可扪。

安得鞭烛龙,为吾前驰奔。

寻尽神仙窟,一一知其源。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八绝诗(其二)白龙泉

崖石何凿凿,渤潏涌山脚。

含虚光可鉴,倒影壁如削。

瀰漫到前溪,支脉通远壑。

白龙乃神物,胡此恋一勺。

势能为霖雨,力可兴雷雹。

上天未有命,兹焉缩头角。

应防困蝼蚁,泥蟠讵敢跃。

菹醢曾是忧,豢养殊非乐。

亦如君子道,出处贵先觉。

吾生苦迁谪,未免郡政缚。

偶来泉畔坐,感兴题秋箨。

斗薮缨上尘,试就清涟濯。

聊将一掬水,洗我面惭怍。

日暮不忍归,风埃满城郭。

形式: 古风

八绝诗(其七)阳冰篆

泠泠庶子泉,落落阳冰笔。

云气势崩垂,龙蛇互蟠屈。

峄山既劘灭,石鼓又缺失。

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

模印遍华夷,流传耀缃帙。

书诚一艺尔,小道讵可忽。

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没。

形式: 古风

八绝诗(其八)垂藤盖

古藤何樛蟠,低荫庶子泉。

童童若青盖,挂在绝壁前。

月穿波影碎,露滴岸声圆。

晓笼使君醉,夜覆溪僧禅。

昔之好事者,为作出偶然。

人亡藤已朽,犹得声名传。

我欲移青松,植向泉眼边。

既图岁月久,复取节操全。

所为亦一时,所期或千年。

庶吾不朽名,长与偃盖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