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瓯水秋堪掬,频来五两轻。
岂知魏胜垒,欲化李陵城。
苦口吾同泽,甘心彼丧名。
张陈千古恨,谁更负今盟!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的《瓯行志慨三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瓯水秋堪掬"描绘了秋天瓯江水清澈可取的景象,诗人借此寓言表达对国家局势的忧虑。"频来五两轻"可能暗指战船频繁往来,但航程轻松,暗示战事并不顺利。
"岂知魏胜垒,欲化李陵城"运用典故,借魏胜垒和李陵城的历史悲剧,象征明朝的军事防线如同李陵一样面临崩溃,暗示了清军的强大压力。"苦口吾同泽,甘心彼丧名",诗人以苦口婆心的劝告自比,表示自己虽忧心如焚,但仍坚守道义,不求个人名声。
最后两句"张陈千古恨,谁更负今盟",提及张良与陈平两位历史人物的遗憾,他们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的愿望,诗人借此表达对当前抗清事业的忧虑,以及对盟友背弃的深深忧虑,表达了对明朝忠诚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张煌言作为民族英雄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坚定的抗清决心。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不信炎灵断,还留七尺身;
吹笳悲自壮,击筑和谁亲?
故主呼迎莒,遗民泣避秦。
所愁惟甲脆,徙倚倍沾巾!
行矣何梁别,翻为送陇西。
胡天应误雁,汉地孰亡羝?
冰雪危孤胆,风云怯四蹄。
玉关虽咫尺,敢复望芝泥!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柴桑杯酒寄东篱,种菊书成在义熙;
今日风光如昨否?殷勤且自把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