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六)晁以道见和答韩文若之句,复答之

三月莺花都过了,晓来雪片犹零。

嵩阳居士记行行。西湖初水满,遥想縠纹生。

欲为海棠传信息,如今底事长醒。

不应高卧顿忘情。留春春不住,老眼若为明。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春天的莺鸟和花朵都已经过去,清晨还残留着雪花飘落。
在嵩阳的居士记录着每一步行程。西湖的春水刚刚盈满,想象中水面泛起涟漪。
想要为海棠传递消息,为何现在总是清醒。
不应该因为高枕无忧而忘记情感。留住春天,春天却无法停留,年迈的眼睛如何才能看清楚这一切。

注释

莺花:莺鸟和花朵,指春天的景色。
晓来:清晨。
嵩阳居士:指居住在嵩阳的文人。
初水满:西湖的春水刚满。
縠纹:形容水面上的波纹。
海棠: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
底事:为何,什么原因。
高卧:悠闲地躺着。
顿忘情:突然忘记情感。
留春:留住春天。
老眼:年迈的眼睛。
若为明:如何能明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临江仙·其六》,其中蕴含了对逝去时光和自然景物的深情留恋,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交流。

"三月莺花都过了,晓来雪片犹零。嵩阳居士记行行。"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春末初夏的图景。莺花早已凋谢,而晨曦中还能见到几片未融的雪花。这是对时光易逝的一种感慨,同时“嵩阳居士记行行”表明诗人不仅在记录自然界的变化,也是在追忆往事。

"西湖初水满,遥想縠纹生。" 这里写的是西湖水位上涨之时,湖面如镜,波光粼粼。这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情感的复杂。

"欲为海棠传信息,如今底事长醒。" “海棠”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情谊或是某种隐喻。诗人表达了想要传递某种讯息的愿望,但又提到如今许多事情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似乎是在说尽管有些情感或者想法随着时间而变得明朗,但依然难以忘怀。

"不应高卧顿忘情。留春春不住,老眼若为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易逝的无奈,以及即便年岁渐长,但心中仍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住那些美好的瞬间。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叶梦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将内心世界与外在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又充满哲思的画卷。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一)次韵答幼安、思诚、存之席上梅花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

一枝临晚照歌台。眼明浑未见,弦管莫惊催。

记取刘郎归去路,千年应话天台。

酒阑不惜更重陪。夜寒衣袂薄,犹有暗香回。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

闻道今年春信早,梅花不怕馀寒。

凭君先向近南看。香苞开遍未。莫待北枝残。

肠断陇头他日恨,江南几驿征鞍。

一杯聊与尽馀欢。风情何似我,老去未应阑。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六)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

一醉三年那易得,应须大白同浮。

已知绝景是吾州。姮娥仍有意,更肯为人留。

万籁无声遥夜永,人间未识高秋。

从来我客尽风流。故知怜老子,尤胜在南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一)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

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敧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

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