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庚辛唱和诗得魂字

旷仕愧无补,甘让桑孔尊。

归卧青林下,犹然蒙国恩。

有田可种秫,有室可避喧。

问余家何所,家住商陈村。

村南绕溪浦,屋后榆柳蕃。

莫帆急归鸟,朝日满平原。

鼓腹循皋陇,看云池上轩。

人传有兵燹,焚劫痛烦冤。

门巷走狐兔,墟里多游魂。

老人竟高卧,何必寻桃源。

愿乞甘棠枝,和月种田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郁遵的《至正庚辛唱和诗得魂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诗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满足,也流露出对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哀伤的深切感受。

首句“旷仕愧无补,甘让桑孔尊”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反省与自责,甘愿退让,让位给更有能力的人,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接着,“归卧青林下,犹然蒙国恩”则展现了诗人回归自然、享受清闲生活的情景,同时不忘国家的恩惠,体现了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有田可种秫,有室可避喧”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问余家何所,家住商陈村”以质朴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村南绕溪浦,屋后榆柳蕃。莫帆急归鸟,朝日满平原”,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乡村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莫帆急归鸟,朝日满平原”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鼓腹循皋陇,看云池上轩”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他沿着田野漫步,欣赏着云彩在池塘上的倒影,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人传有兵燹,焚劫痛烦冤”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诗人对此深感痛心。

最后,“门巷走狐兔,墟里多游魂”描述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人们流离失所,家园破败,充满了悲凉与无奈。“老人竟高卧,何必寻桃源”表达了诗人对老一辈安于现状、不求改变的态度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愿乞甘棠枝,和月种田园”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能在和平的环境中,与自然和谐共处,过上宁静而充实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

郁遵(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因字

人生苦易别,良会怅无因。

况复牵尘事,悒悒不少伸。

今日是何日,凉飙度苍旻。

薄言攻我车,纵步西城闉。

行行抵龙渊,萧寺谁与邻。

波光荡秋色,修篁净无尘。

睹兹风景殊,不乐空逡巡。

开尊有清醑,列坐总佳宾。

笑谈杂谐谑,酬酢见天真。

开士雅投分,延款倍情亲。

醉来欢自剧,诗怀浩无垠。

赋此纪同游,重过卜佳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过字

凌辰访古刹,幽气集林阿。

雕甍旭日眩,绀宇晴云摩。

疏松奏竽笙,修竹鸣佩珂。

禅友素所识,名流喜来过。

俯涧漱寒溜,陟磴扪翠萝。

瀹茗佐芳醑,玄谈间商歌。

遂令尘土怀,如濯清泠波。

斯景岂常遇,追游亦无多。

流光逐奔澜,飞翼援高柯。

赋诗留苔壁,千载期不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竹字

灵湫閟驯龙,古殿厂金粟。

僧归林下定,云傍檐端宿。

伊余陪雅集,于此避炎酷。

息阴悟道性,习静外荣辱。

坐石飞清觞,每叹白日速。

别去将何如,留诗满青竹。

形式: 古风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院字

凉飙动新秋,远寺集群彦。

虚檐灵籁发,列坐停挥扇。

情惬引杯觞,欢剧杂酬献。

酡颜映落日,林光散凌乱。

池深鱼自乐,林密鸟相唤。

芳桂扳幽丛,天香满西院。

怀哉郑广文,樗散绝崖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