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追王内丘

自识夫子面,便获夫子心。

夫子一启颜,义重千黄金。

平原孟尝骨已土,始有夫子堪知音。

忽然夫子不语,带席帽,骑驴去。

余对醁醽不能斟,君且来,余之瞻望心悠哉。

零雨其濛愁不散,闲花寂寂斑阶苔。

不如对此景,含笑倾金罍。

莫问四肢畅,暂取眉头开。

弦琴待夫子,夫子来不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诗人对其师承的尊崇与怀念之情的表达。开篇即用"自识夫子面,便获夫子心",强调了诗人对于夫子的理解和认同,这里的"夫子"多指孔子或其他伟大的思想家、学者。接着"夫子一启颜,义重千黄金"则进一步突出了夫子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其教诲如同珍贵的黄金。

然而,随后的"平原孟尝骨已土,始有夫子堪知音"却透露出一种时代更迭和思想传承的感慨。这里的"孟尝"应指战国时期的孟子,"平原"则可能是某个地名,但更多引申为广阔无垠的时间与空间。诗人在强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直到夫子的出现,才有人能够领会和传承真正的智慧。

紧接着,"忽然夫子不语,带席帽,骑驴去"描绘出一幅师者离去的情景。这里有着深刻的情感转折,从对知识与智慧的尊崇到面对其离去的孤独和无奈。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份失落与渴望的心境:"余对醁醽不能斟,君且来,余之瞻望心悠哉。"这里的"醁醽"应是酒具,但更多指代着无法实现的愿望,而"瞻望"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夫子回归的渴望。

随后,"零雨其濛愁不散,闲花寂寂斑阶苔。"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萧索的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在失落和怀念中所感受到的凄凉。

最后几句"不如对此景,含笑倾金罍。莫问四肢畅,暂取眉头开。弦琴待夫子,夫子来不来。"则是诗人在面对失落时的自我安慰与期待之情。这里的"金罍"可能指代盛宴或丰盛的供品,而"四肢畅"则应是身体舒展的状态,意指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心灵上的解脱和欢愉。

整首诗中,不仅有对知识与智慧的尊崇,更有对师承、友情乃至生命中的重要时刻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并在失落和渴望中寻找着精神上的慰藉。这是一首充满深沉哲理与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06)

卢仝(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 生卒年:约795-835

相关古诗词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形式: 古风

龟铭

龟,汝灵于人,不灵于身。致网于津,吾灵于身。

不灵于人,致走于尘。龟,吾与汝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孟夫子生生亭赋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

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

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

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

悲夫!南国风涛,鱼龙畜伏。

予小子戆朴,必不能济夫子欲。

嗟自惭承夫子而不失予兮,传古道甚分明。

予且广孤目遐赍于天壤兮,庶得外尽万物变化之幽情。

然后惭愧而来归兮,大息吾躬于夫子之亭。

形式: 古风

直钩吟

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

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

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

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