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万齐融

名高不择仕,委世随虚舟。

小邑常叹屈,故乡行可游。

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

为政日清净,何人同海鸥。

摇巾北林夕,把菊东山秋。

对酒池云满,向家湖水流。

岸阴止鸣鹄,山色映潜虬。

靡靡俗中理,萧萧川上幽。

昔年至吴郡,常隐临江楼。

我有一书札,因之芳杜洲。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名声高洁不拘于官职选择,如同随波逐流的虚舟。
在小地方常常感叹才华被埋没,故乡的风景却可以自由游览。
青枫树环绕着半数人家,香稻田布满了田野。
为官清正,每日如水般宁静,有谁能像海鸥一样自在。
傍晚时分,在北林摇动头巾,秋天在东山赏菊。
对着满池的云彩饮酒,望着家的方向,湖水潺潺。
岸边的阴影让鸣鹄停止,山色倒映在深潭的蛟龙。
世俗的繁琐与我格格不入,川上的寂静令人心旷神怡。
过去我曾到过吴郡,常在临江楼隐居。
我有一封书信,借此机会送到芳杜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志高洁的士人不愿意在世俗之中选择仕途,宁愿随波逐流,隐居于世。"名高不择仕,委世随虚舟"两句表达了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小邑常叹屈,故乡行可游"则显示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之情。"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两句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景色,其中“青枫”指的是树木繁茂,“香稻”则是形容稻谷丰收。

在政治理想方面,诗人表达了清净无为的愿望,希望能够像海鸥一样,与世俗隔绝。"为政日清净,何人同海鸥"表明了这种向往。

随后几句"摇巾北林夕, 把菊东山秋。对酒池云满,向家湖水流。岸阴止鸣鹄,山色映潜虬。靡靡俗中理,萧萧川上幽。"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安宁,通过摇动衣袖、采菊花等行为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最后几句"昔年至吴郡,常隐临江楼。我有一书札,因之芳杜洲。"则是回忆往事,提及了诗人曾经到访过的吴郡,并在那里有过一段时光,留下了一些文字记录,表达了对当地风景的喜爱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示,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寄焦鍊师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题綦毋校书别业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

岂伊问天命,但欲为山游。

万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

萧条江海上,日夕见丹丘。

生事非渔钓,赏心随去留。

惜哉旷微月,欲济无轻舟。

倏忽令人老,相思河水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赠别张兵曹

汉家萧相国,功盖五诸侯。

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君为禁脔婿,争看玉人游。

荀令焚香日,潘郎振藻秋。

新成鹦鹉赋,能衣鹔鹴裘。

不惮轩车远,仍寻薜荔幽。

苑梨飞绛叶,伊水净寒流。

雪满故关道,云遮祥凤楼。

一身轻寸禄,万物任虚舟。

别后如相问,沧波双白鸥。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