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小峰大户同韦南苕少参游吴山寺(其二)

山转还宜寺,林幽不见人。

此中真净土,何处有纤尘。

松岛凉生夏,花源杳入秦。

惭无买山价,吾欲与之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凡脱俗的山寺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寺的环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山转还宜寺”,巧妙地将山与寺的关系勾勒出来,暗示了寺在山的转折处,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和谐而巧妙。接着,“林幽不见人”一句,通过“幽”字,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无人打扰的秘境之中。这样的环境,自然引出了“此中真净土,何处有纤尘”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纯净、无尘世界的向往和赞美。

接下来的“松岛凉生夏,花源杳入秦”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夏日的松岛,凉风习习,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而“花源杳入秦”则运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暗示了一种神秘、遥远的美丽之地,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惭无买山价,吾欲与之邻”表达了诗人虽然无法拥有这片净土,但内心却渴望与之为邻的愿望。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寺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纯净、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49)

顾应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黄小峰大户同韦南苕少参游吴山寺(其三)

塔影浮溪上,钟声出树间。

空庭双鸟下,落日一僧还。

泉响千山雪,岚飞两岸山。

何须到昏黑,绝顶已穷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答黄小峰(其一)

苍弁峰头屐,清苕溪上槎。

馀生只山水,吾性本烟霞。

适意风前枕,惊心梦里笳。

閒门无客到,绿草任教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答黄小峰(其二)

避客常悬榻,耽诗不到家。

锄云时种药,分月夜煎茶。

踪迹寰中梗,勋名镜里华。

棋枰与书卷,乐事岂须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净慈寺次金近山内翰韵

南屏幽胜处,秋日此跻攀。

路转桥通寺,峰回塔映山。

绕堤松柏古,悬磴薜萝閒。

怅望平湖渺,长空一鸟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