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大师的深深敬仰与怀念之情。首联“同声殊世易怀思,惆怅风流不在兹”点出主题,诗人感叹于古今文风的差异,以及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已逝,令人感到无限的惋惜与惆怅。颔联“真迹爱从苔刻认,旧题多是野僧持”描绘了诗人寻觅古人遗作时的情景,通过苔痕斑驳的碑刻和野僧手中的旧题,寄托了对先贤作品的珍爱与追忆。
颈联“张衡不负扬云待,屈子能令宋玉悲”运用典故,将自己与古代文人并列,表达了对这些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文学追求与他们相仿。尾联“流落当年何足恨,斯文今见后贤知”则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尽管自己可能遭遇流离失所,但能够见到后世的贤才理解自己的作品,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其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与期待,以及对后世传承的乐观态度。